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音乐论文
   百年流行歌坛漫步      ★★★ 【字体: 】  
百年流行歌坛漫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43:17   点击数:[]    

治,剥夺人民言论自由,连茶馆也赫然贴出“莫谈国事”的告示。无须多少艺术加工,只须将茶馆里的这一幕如实地勾画出来,就有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胆小怕事而风趣幽默语含机锋的茶馆老板的形象是我们熟悉的,是在专制统治下无奈地偷生的中国人的典型形象。据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校园风暴》记载,那时,晚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活报剧《茶馆小调》,“最好是今天天气哈哈哈,喝完了茶来回家去睡一个闷头觉……”每当演唱到这里,全场便一起合唱起来:“越睡越糊涂呀,越睡越苦恼。倒不如干脆,大家痛痛快快谈清楚,把那些压迫我们剥削我们不让我们自由讲话的坏蛋,从根铲掉!”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
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
【白】来来来,喝完这杯再说吧。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 
殷勤频致语,牢牢抚君怀。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
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
【白】唉,再喝一杯,干了吧。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黄嘉谟《何日君再来》(刘雪庵曲)
    1936年,还是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生的刘雪庵在一次联谊会上即兴创作了一支探戈曲,1938年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拍摄歌舞片《三星伴月》选用了这支曲子,并由编剧黄嘉谟填了词,1939年香港电影《孤岛天堂》又将它选为插曲,这便是风靡海内外、褒贬不一的《何日君再来》。其实这支歌只是真实地唱出了人生短暂、聚散匆匆的惆怅,无所谓“不健康”,无所谓“消极颓废”。因为面对生命个体的终极悲剧,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及时建功立业,要么及时行乐。(选择吃斋念佛修来世则不合逻辑,既然今生短暂,来世就算有,也会同样短暂,苦苦修来又能如何?)“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专注于建功立业者,如雄才大略的曹孟德,也不妨对酒当歌,偶尔“醉”一回,“欢”一回。而在友人伤别时,念及“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愁怀难释,何妨举杯痛饮,一醉方休?
    至今还有人把这样一支人生幽怨之歌判定为“美丽颓废的罂粟花”,如果不说是假正经,至少也是偏颇。其偏颇在于,要求人们始终都须保持社会政治关怀和参与的昂扬斗志,不可有片刻的生命终极关怀的怅惘忧伤,否则就是颓废。当年把曲作者打成右派欺之辱之更是荒唐至极。
我听得人家说,
(白)说什么?
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
(白)不错呀!
果然不错,我每天都到那桃花林里头坐,
来来往往的我都看见过。
(白)全都好看吗?
好!那身材瘦一点儿的,偏偏瘦得那么好!
(白)怎么样好哇?
全是伶伶俐俐小小巧巧婷婷袅袅,多媚多娇。
(白)那肥一点儿的呢?
那肥一点儿的,肥的多么称多么匀,
多么俊俏多么软。
哈哈!女儿要瘦的娇,你就要肥的俏,
女儿要肥的俏,你就要瘦的娇,
你到底怎么样的选,又怎么样的挑?
我也不爱瘦,我也不爱肥,
我要爱一位,像你这样美,
不瘦也不肥,百年成匹配。
桃啊桃花江是美人窝,
你也不爱他人就只爱我。
好啊,桃花江是美人窝,
因为你比旁人美得多。
    ——黎锦晖《桃花江》(黎锦晖曲。两段其一)    黎锦晖的家乡在湖南湘潭,与盛产美女的桃江县是近邻,想必那迷人的桃花江水无数次流过他年轻的梦境。三十年代问世的《桃花江》旋律柔美,歌词风趣,几度风行。它实际上一首情歌,是以桃花江畔环肥燕瘦各臻其妙的美人,衬托主人公所爱慕的“你”:“我也不爱瘦,我也不爱肥,我要爱一位,像你这样美”。对唱夹对白的形式也是其特色。这便是《桃花江》,这支曾经被指为“黄色歌曲”、“亡国之音”备受诟病,至今似乎还妾身未明的《桃花江》,在她的故乡湖南桃江县却大受欢迎,成为当地人民招徕天下商贾游客,发展地方经济的极富魅力的广告。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
华灯起,车声声,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倦眼惺松,
大家归去,心灵儿随着车轮儿转动。
换一换,新天地,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
    ——范烟桥《夜上海》(陈歌辛曲)
    1946年,随着音乐故事片《长相思》上映,作为其插曲的《夜上海》迅速走红,简直成了上海的一张音乐名片。尽管词作家透过夜上海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发现的是夜总会里踏歌起舞者内心的伤悲和无奈,在这座都市的沉沦中,《夜上海》抒发的是一份关于醉与醒的忧思,“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的歌声仍然勾画出了一幅浓艳诱人的都市风情画,传达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所谓海派情调。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水中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桨》(刘炽曲)
    这是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1955年。歌词描写的是水上划船这一项让孩子们开心的活动,其“思想性”隐藏在艺术性和趣味性背后,水中露出的是鱼儿的眼睛,歌中却不大露出说教的口吻,加上优美而富于动感的旋律节奏的推动,这就使歌儿的魅力可能长盛不衰了。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三毛《橄榄树》(李泰祥曲)
    《橄榄树》作于1971年,八年后被选用为电影《欢颜》的主题歌。因其唱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那份朦胧躁动和向往,在台湾久唱不衰,八十年代初开始更风靡祖国大陆。橄榄树是什么?那是一个梦幻般的意象,隐约浮现于遥远的地平线上,永远令人神往,又永远不可企及,那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人生理想,那是一个飘渺无觅却又不可或缺的人生憧憬。尽管我们可能没有三毛那样的跨出乡关浪迹天涯的勇气,我们的同样好动的心,却会随着这饱蕴诗情和哲理的歌声跳荡。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因为“生活在别处”,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好姑娘都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南方,有一棵榕树,
都说它是小鸟的天堂;
微风吹拂着绿叶,
绿叶里,闪动着白鹤的翅膀。
在那里,听不见枪响,
每天只有小鸟的歌唱;
朝霞染亮了鸟儿的翅膀,
月光下,小鸟的睡梦也安详。
我希望到处有这样的绿树,
到处都有小鸟的天堂,
我们去创造春天,
让生活充满鸟语花香。
    ——金波《小鸟的天堂》(李焕之、李群曲)
    十年动乱终于结束了。词作家金波和曲作家李焕之的南国之约终于成行。在岭南的绿树林中,作家沐浴着春风和阳光,沉浸在花香和鸟语中,深深地陶醉了,于是有了这首祈盼之歌。歌中祈盼祖国从此安宁,春光永驻,不再有让花儿溅泪、鸟儿惊心的枪声。祈盼中,也隐含着对于同胞们长期热衷的“窝里斗”的讽刺和痛惜。
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人潮的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
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地拥挤
高楼大厦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气
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一样的冬天  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
一样的尘埃  一样的在风中堆积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 下一篇文章:中国另类音乐现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百年流行歌坛漫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百年流行歌坛漫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与时俱进的红歌和红歌精神
  • ››日本世博会的音乐活动给上海世博会...
  •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 ››“红歌”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
  • ››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
  • ››试论红歌走进音乐课堂的作用
  • ››浅析“红歌”的美学意蕴与社会教化...
  •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重庆市深入开展...
  • ››再论如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到声...
  • ››浅论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
  • ››百年流行歌坛漫步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