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音乐论文
   “孤独的割麦女”之音韵研究      ★★★ 【字体: 】  
“孤独的割麦女”之音韵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5:37   点击数:[]    

云层,令人震撼,发人深省。

    韵行合一和跨行是加快和减缓诗行节奏的两个有效的方式。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恰当选用这两种形式来烘托诗歌的音韵效果。第一诗节中,诗人使用跨行的形式表现诗人对于割麦女由远及近的观察效果,又采用短促的祈使句和行间停顿,如“behold her,singingin the field,”“stop here,or gently pass”,“O,Listen”等,表现了诗人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中发现割麦女的身影,听到她的歌声的欣喜和激动。这一诗节中长、短句的结合使诗行读起来有张有弛。

    在描摹割麦女歌声的第二诗节,诗人使用跨行诗句,这种缓慢、绵长、复杂的句式减缓了吟诵和理解的速度,突出表现了割麦女歌声的婉转、悠扬和绵延不绝。在第二诗节中华兹华斯着重对割麦女的歌声进行描摹,其中音韵的使用生动地再现了那让人难以忘怀的歌声和歌者的痛苦沉郁的心境。首先,本诗节中鼻音占了全部辅音的54%,用以强调割麦女沉郁、盘曲的心情和沉重、压抑的痛苦,也用来描摹她歌唱中带有哭声的鼻息。第二、三、四行中反复出现的刺耳元音/ae/(band,shady,Arabian sands),刺激着读者的耳膜和心灵。似乎痛苦已经在歌者的心中压抑太久,此时她放开了喉咙,提高了嗓音,要把胸中的块垒一吐为快。接下来的四个诗行中长短的/i/音出现了7次,占全部元音的21%。这些尖叫一般的音如闪电撕裂云层,又如一段钢丝抛如空中,愈来愈高,与广袤的高原,沉寂的大海相映衬,使得静谧者更添沉重压抑,响亮者愈发辽远,摄人心魄。

    本诗自然而朴素的总体音韵风格使得全诗读来有“深而不清,缓而不滞,强而不怒,满而不溢”的感觉,仿佛让我们听到了“人生的低柔而忧郁的乐声,不粗砺,不刺耳,却有足够的力量使人沉静而服贴”。这从苦难中涌出的歌声久久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他在这自然与人的和谐交响中沉思,回味。

    参考书目:

[1]桂扬清,吴翔林.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顾子欣.英国湖畔三诗人选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3]高秀雪,潘冬磊.《孤独的割麦女》文体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3.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方法谈

  • 下一篇文章:关于儿童钢琴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孤独的割麦女”之音韵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孤独的割麦女”之音韵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与时俱进的红歌和红歌精神
  • ››日本世博会的音乐活动给上海世博会...
  • ››论红歌的艺术特征
  • ››“红歌”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
  • ››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
  • ››试论红歌走进音乐课堂的作用
  • ››浅析“红歌”的美学意蕴与社会教化...
  •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重庆市深入开展...
  • ››再论如何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到声...
  • ››浅论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
  • ››孤独的收割人
  • ››孤独的收割人教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