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影艺术
   (推荐)十七年电影      ★★★ 【字体: 】  
(推荐)十七年电影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51:08   点击数:[]    

电影”论者进行了论战。
  总体看来,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与其说是一场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领导下的电影运动,或者说在国统区建立第二条统一战线,不如说,是一批左翼影评人和有良知的中国影人,深感于当时的社会危机与影业危机,认识到电影有转向的必要,自觉地探索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电影文化的道路,从而完成了拯救电影与启迪民众的双重任务。具有进步倾向的电影作者则受到时代精神的呼唤和左翼思想的感召而创作出了新的电影题材,比如以展现底层人的生活为主题,确立底层人的道德优越感,形成“下层人最高尚,上层人最卑鄙”的表述,这在很大程度也成为电影这一大众文艺通过确立下层人的道德优越感而获得市场的叙述套路。
 
  第二节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提出
 
  与国统区的左翼文艺运动不同,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领袖,毛泽东考虑文艺问题时始终将文艺置于中国革命的全局之中,因为“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 。在1943年5月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作了启发性的发言,这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讲话不仅明确规定了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方向,而且,提出了在“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基础上,“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批评标准,其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成为中共指导文艺工作的最高方针政策。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开展了文艺整风运动,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现象进行了批判。经过整风,解放区文艺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农兵文艺思潮成为主流。从表现内容看,主要是民族、阶级斗争和劳动生产;从表现形式看,主要以民间文艺形式为作品的主要样式,用朴实生动的百姓语言来替换“五四”以来文学语言上的欧化倾向。
  解放区的工农兵文艺对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实践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为十七年的电影批评和创作界定了批评标准和创作原则,同时大批带有硝烟与泥土气息的作品,象《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等甚至直接被改编为电影,影响更大的是这种文艺朴实无华的风格和较为直露的政治宣传传统也被带入了中国电影,并逐渐取代了原有的电影传统,在表现内容和美学风格等方面给中国电影以极大的改变。此外,文艺整风过程中出现了以政治批判为形式的文艺批评,从政治立场出发,用革命的激进的功利性要求评价文艺作品,特别是以政治斗争取代文学争论,这种政治化的文艺批判,为“十七年电影批评”提供了的批评形态。
 
  第二章 “工农兵电影”的建构
 
  “十七年电影”作为一种由建国前的电影形态过渡到文革电影的桥梁,实际上是工农兵电影逐渐占据电影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为了落实“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案,或者说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电影批评多围绕着影片是不是“工农兵电影”来展开,以此来形成真正的“工农兵电影”。
 
  第一节 《武训传》:反人民的叙述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一件震动电影界和文化界的事件,也使政治批评夺取了电影批评的主导话语权。这种尖利的批评不只是对电影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而且牵涉到建国初期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启了将电影批评或文艺讨论纳入国家政治生活的先河。
  孙瑜早在1944年就萌生了拍摄《武训传》的想法,1948年开始拍摄工作后又因解放前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崩溃而中断。不过在孙瑜的努力和“昆仑”公司的坚持下,这部影片得以于1950年完成。《武训传》继承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孙瑜于三四十年代形成的既不脱离现实但又不拘泥于描摹现实的诗情现实主义风格,片中的武训是一个既有历史依据,但又融进了编导自己的社会理想与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人物,又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或符号。但是,武训自辱自贱的行为在建国初期民族自尊心空前高涨的时刻中是令人难以认同的,武训的那种“奴性”的行为,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指向是相违背的,因此,影片受到批判也就在所难免了。
  虽然《武训传》在公映之初获得了不少赞誉,一些文章对武训的形象也进行了肯定。然而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却对这部影片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这篇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中,指出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认为武训的行为不仅不值得歌颂,而且是对封建文化的宣扬,对农民革命和中国历史的污蔑。社论还号召广大党员对影片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紧接着,《人民日报》“党的生活”专栏将对电影的批判定性为一场“原则性的思想斗争”,全国各地的批判者开始从“武训是什么样的人物”、“《武训传》是什么样的影片”及“歌颂武训和《武训传》是什么思想”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武训和《武训传》的全面否定。这场大规模的政治批判最终以周扬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做了总结。
  《武训传》是一部创作时间上兼跨了建国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鲜明的体现出创作者与国家新的意识形态间在文艺构想上的差异。身为创作者的孙瑜并不清楚艺术的实践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国家政权要求电影将对国家民族的关怀置换为一种更宏大的历史叙事,即着重反映解放者的历史功绩,被述对象也需要由普通民众改为历史英雄,” 这与三四十年代电影中的民众形象是不同的。由于此片产生的过程比较长,而且又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所以修改时受到不同政治观、历史观和艺术观的人士的影响,编导对那些往往相互对立的意见又消化不够,因此从思想到艺术都存在着明显的混合痕迹,例如加入武装反抗统治者的情节就明显是受到了来自解放区反映阶级斗争的作品的影响。然而即便经历了这种修正,仍然不能符合新的官方意识形态的需要。
  解放前夕,毛泽东《在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明确指出: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必须学会包括向资产阶级作文化斗争在内的各种斗争。他并且告诫知识分子:“为了充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逐步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现在多数知识分子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 正因如此,《武训传》激起的一片赞扬之声与不符合唯物史观的“旧思想残余”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认为“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选择从这部影片入手批判“阶级调和”与“改良主义”背后的“资产阶级思想倾向”。这次论争的关键不在于谁是主角,而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有没有“把自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感让工农兵的思想情感彻底缴械。” 对《武训传》的批判也说明了这种转换是如此艰难,而知识分子还将一次次成为被改造的对象。
  对影片《我们夫妇之间》和《关连长》的批评是对《武训传》批判的余脉,延续了这一政治功利性很强的做法。这两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在其原来的文学形式下已经遭到了批判,即对所谓的“肖也牧创作倾向”的批判,矛头所向是小说中的“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趣味”,谈的仍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如何改造和创作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世界影坛的“意识流电影”

  • 下一篇文章:综合艺术与电影剧作构思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推荐)十七年电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推荐)十七年电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议电影中的服装艺术
  • ››为女性电影而战
  • ››对立和共存
  • ››青少年在青春电影中的形象探析
  • ››试论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
  • ››浅谈喜剧中的悲情美-透析影片《非诚...
  • ››浅论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转换
  • ››关于中国传统意象美在三四十年代电...
  • ››从《左右》看一种电影情节的发展策...
  • ››论当前电影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