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英语地位问题、双语教育问题、小学开设英语课问题、汉英教育失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与解决,必将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外国语言规划:亟待解决的课题如果说从前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和学者们首先重视汉语语言规划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现在外国语言规划仍然处于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就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必将受到语言发展规律的惩罚。马庆株指出,我国在对待英语这门世界强势语言上还是缺少科学政策和规划作指导,汉英语言间的不公平问题已经凸显。中国的语言规划如何应对全球化语境下英语的冲击,意义重大,不仅对汉语的发展和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7]。事实上,一个国家怎样处理民族通用语和世界通用语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怎样既维护和保持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又不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语言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幸运的是,对于我国语言规划中外语因素的缺失,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尤其是有影响力和责任感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并加以研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指出:“当国家的外语需求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当外语事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必须系统梳理外语观念,根据时代特点和国家发展,全方位做好国家的外语规划。”[8]2华中师大鲁子问教授在2009年12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上,建议调动一切力量,制定出2010-2020中国外语战略纲要,解决当前缺乏明确外语战略、导致外语教育与外语需求严重背离、形成巨大外语战略资源浪费的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前校长戴炜栋教授强调要“科学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9]。我国学界前辈陈琳先生更是撰文疾呼,要“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我国外语教育”[10]。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外语教育规划,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四、外国语言规划的内容和途径
就语言规划的内容而言,一般分为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语言的地位规划包括了语言政策的制订,因为语言规划通常都是某种语言政策的体现,而语言政策反映了国家或社会团体对于语言问题的根本态度,因而是语言地位规划的第一步。
外语语言规划也不例外,在外语语言的地位规划方面,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外国语言在我国语言生活中的法律地位。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要想科学处理好外语语言在我国的使用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外国语言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遗憾的是,直到目前外国语言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地位。以外国语言规划中的英语语言为例,从目前的官方定位来看,英语只是一门外国语,充其量是一门被使用得最广泛的外国语。可是,从教育、就业、专业职称甚至公务员资格等对英语的要求,以及从公共场所、交通及建筑标识来看,英语在我国的地位显然不是仅凭外国语的定义所能解释的。为了反映现实,最好将英语界定为外国语兼国际语。外国语的提法表明它是某些外国民族的母语,而国际语的提法显示英语已经超越了一般民族语言的概念,为世界不同民族在许多场合中广泛使用。只有承认英语的国际语地位,才能为地方政府倡导的市民普及英语运动找到法律依据,对国内不使用英语人士的权利加以保护,尽量消除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迷惘和对英语地位认识的混乱。汉语目前尚不能像英语那样兼有国际语的地位,我们不可能游离于全球化之外,不可能逃避对英语的使用,那么,还不如从法律上赋予英语比现在更明确的地位,让大家明白哪些场合应该使用英语,哪些场合不必使用英语,哪些场合不能使用英语以及不使用英语的人士应该有哪些权利,这样就把普及英语的运动置于法治与语言人权的背景之下[11]。
二是设立专门机构来统筹和管理外语语言规划和教育。对于设立这样一个机构,许多有识之士在不同场合都曾经呼吁,比如陈琳先生建议参考美国政府成立“国家外语中心(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的作法,在国务院领导下,由教育部、科技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国防部、安全部等部门代表人员以及主要外国语大学校长共同组建一个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我国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培养、安排与使用[10]。李宇明认为中国是外语学习的大国,却是外语资源利用的穷国,这与国家没有统一的外语规划、没有统管外语的机构很有关系。要做好外语规划,使外语事业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应当考虑国家有一个统管或是协调外语事业的机构。或是在国务院内设立外语局,或是提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地位,赋予它统管国家语言事务、包括外语事务的职能[8]8。胡文仲教授在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时指出,外语教育政策制定是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教育、文化以及国际地位的大事,但长期以来,我国没有相关机构专门研究并制定这方面的政策……制定长期的外语教育规划,需要许多方面的专家的参与,需要大量细致的调查和学术研究,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绝不是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因此建议在国务院下面成立专门的外语教育规划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各方专家和代表组成[12]。相信设立这样一个独立于国家语委的专门管理外国语言规划和教育的机构,对于全面推动我国的外语语言规划和教育,促进和谐语言生活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语言的本体规划在于使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标准化,也就是说,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使要规划的语言能充分履行它的各种社会功能。在外国语言的本体规划方面,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了解外语语言使用方面的国情,这是制定本体规划的前提。进行国情普查,是制定任何规划方面必须要做的前提条件。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国性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是始于1998年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第134次会议批准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该调查历时6年,比较全面地调查了解全国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对全国及地方制定、实施语言规划和教育文化、科技与劳动、人事部门的有关决策,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以及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充分掌握外语语言使用方面的具体国情,才可以据此制定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外语语言规划。毫无疑问,这种语言国情调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外语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我国公民的基本外语素质以及对外语的态度、需求,还要包括社会各个领域以及不同地区对外语的不同需求等等。
其次,根据上面实际调查得出的信息与数据,来具体制定我国各个领域的外国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划。具体来说,应关注以下领域的外语语言发展规划:一是外语教育规划。要立足国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我国外语教育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国家战略需要、外语教育传统、外语教育环境、外语教情与学情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定位和规划外语教育,营造良好的外语教育生态环境,明确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促进全国各层次外语教育可持续和谐发展。二是公共服务领域的规划。重点是科学规划、规范和管理公示语言、网络语言、翻译语言,要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方便性,妥善处理外国语言与汉语母语的辩证关系,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思想。三是特殊领域的规划。特殊领域涉及国防等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外语语言规划更需要专门部门进行专门规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