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寻找丢失的人格——从罗马、德国、拉丁法族国家、前苏联、俄罗斯到中国(下)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24:30 点击数:[] ![]() |
|||||
的论据入手。 [8]. 行文为:“每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都享有与生俱来因而被看作法律意义上的人的权利。奴隶制、奴役以及以奴隶制和奴役为依据的权力行使,禁止之。” [9]. Véase Hans Hattenhauer , op. cit . ,p. 19. 42Vease Codigo CivilPortugues ,Coimbra ,1934 , p. 1. 第1 条,只有人能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这构成其权利能力或人格。 [10].《拿破仑民法典》第11 条规定:“外国人,如其本国和法国订有条约允许法国人在其国内享有某些民事权利者,在法国亦得享有同样的民事权利。”见《拿破仑民法典》,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2 页。 [11]. 在墨索里尼时期制定的《意大利民法典》第1 条第3 款曾规定:“限制属于特定种族成员的权利能力。”1938 年,意大利还颁布了第1728 号法律限制犹太人的权利能力。Cfr. L. Bigliazzi Geri et . al.op. cit . ,p. 110. 51Voir Travaux de la Commission de Reformed u CodeCivil , Annee 1945 - 1946 ,Librairie du Recueil Sirey ,Paris ,1947 ,p. 62. [12]. 利用参加2004 年1 月11 日在哈尔滨参加《法学研究》编辑部与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俄罗斯法制与法学”的机会,我询问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译者之一、我国著名俄罗斯法专家黄道秀教授我对这一民法典的调整对象的规定的理解是否正确,我幸运地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不过,黄教授还提供了俄罗斯学界对这一规定的另一种解释:“确定”是适用于所有的静态关系的一个动词:“调整”是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关系的一个动词。利用此注衷心感谢黄教授的热心指点。 [13]. 关于中国的5 个民法典草案,See Guodong Xu ,The StructuresOf Three Major Projects Of Civil Code In Today‘S China , In Tulane Eu2ropean and Civil Law Forum ,Spring ,2004. [14]. 参见本文参考文献〔34〕第49 页。按照萨维尼的权利分类理论,前一种权利谓之原权(Urrecht) ,后一种权利是后天从他人获得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参见本文参考文献〔12〕第248 页。 参考文献: 〔1〕徐国栋。 绿色民法典草案〔M〕。 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 〔2〕梁慧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大纲(草案)〔A〕。 梁慧星。 民商法论丛(第13 卷)〔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佟柔。 民法原理〔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4〕〔苏联〕乌特琴科。 罗马公民权问题〔A〕。 何芳泽。 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 古代世界城邦问题译文集〔C〕。 北京:时事出版社,1985. 〔5〕周木丹。 罗马法原理(上)〔M〕。 北京:商务印书,1994. 〔6〕〔古罗马〕阿庇安。 罗马史(上册)〔M〕。 谢德风。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日〕星野英一。 私法中的人〔A〕。 王闯。 梁慧星。 民商法论丛(第8 卷)〔C〕。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8〕Robert A·Pascal ,A Report on the Civil Code Revision Project , In Tulane Law Review ,Vd. 25 ,P. 207. 〔9〕陈汉文。 在国际舞台上〔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985. 〔10〕Cfr. Adriano Cavanna , Storia del Diritto Moderno in Europa , Giuffre , Milano , 1982 ,P363. 〔11〕Cfr.Bernardo Windscheid , Diritto delle Pandette(Vol. I) , trad. it . di Carlo Fadda e Paolo Emilio Bensa ,UTET , Torino , 1925 ,P41. 〔12〕何勤华。 西方法学史〔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3〕〔德〕萨维尼。 法律冲突与法律规则的地域和时间范围〔M〕。 李双元,等。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 德国民法总论〔M〕。 邵建东。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5〕Cfr. Guido Alpa , Status e Capacità, Editori Laterza , Bari , 1993 ,P139. 〔16〕Cfr. L.Bigliazzi Geri et al. , Diritto Civile , . , Norme soggetti e rapporto giuridico , UTET , Torino ,1987 ,P13. Anche si vedi Nuovo Dizionario Giuridico , a cura di Federico del Giudice , Edizione Simone ,Napoli ,1998 ,la voce di diritto civile. 〔17〕Véase Jorge Joaquin Llambias , Tratado de Drecho Civil , Parte General , tomo I , Editorial Perrot , Buenos Aires , 1997 ,P. 40. 〔18〕Cfr. Adriano De Cupis , Istituzioni di Diritto Privato ,Giuffre ,Milano ,1983 ,P. 30. 〔19〕Cfr. Diritto Civile , Istituzioni di Diritto Privato ,Edizione Simone ,1993 ,P. 42. 〔20〕Roger Houin ,op. cit . ,P. 11. 〔21〕Albert H. Y. Chen , The Rise of Right :Some Comparative Civilizational Reflections , In Challenges to Law at the End of the20th Century( III) ,Cooperativa Libreria Universitaria Editrice Bologna ,1995 ,P. 64. 〔22〕夏勇。 人权概念起源〔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3〕Voire Jean - Louis Gazzaniga , Hugues Doneau et les fondements de la codification moderno ,En Denis Alland et Stephane Rials(Directeur) ,Droit ,PUF ,Paris ,1998 ,PP. 84ss. 〔24〕周永坤,范忠信。 法理学-市场经济下的探索〔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5〕〔德〕康德。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6〕Véase Hans Hattenhauer , Conceptos Fundamentales del Derecho Civil , Traduccion de Gonzalo Hernandez , Editorial Ariel ,Barcelona ,1987 ,P. 20. 〔27〕龙卫球。 民法总论〔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8〕Cfr. Diritto Civile ,V Edizione , Simone ,Napoli ,1993 ,P. 49. 〔29〕Voir Travaux de la Commission de Reformed u Code Civil , Annee 1945 - 1946 ,Librairie du Recueil Sirey ,Paris ,1947 ,P. 62. 〔30〕〔苏联〕格里巴诺夫,等。 苏联民法(上册)〔M〕。 中国社科院民法经济法室。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 〔31〕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立法纲要汇编〔Z〕。 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 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 〔32〕《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哲学大辞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3〕〔意〕阿尔多·贝特鲁奇。 意大利统一前诸小国的民法典制定与1865 年意大利民法典〔A〕。 徐国栋。 徐国栋。 罗马法与现代民法〔C〕。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34〕〔德〕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M〕。 邓晓芒。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5〕冯晓青。 知识产权法哲学〔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6〕刘得宽。 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 台北:三民书局,1979. 〔37〕沈仁干。 著作权实用大全〔Z〕。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38〕Lionel Bently ,Brad Sherman ,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233. 〔39〕Civil Cod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Part one) , White Case , London , 1994 ,PP. 1s.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国栋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