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较(下)      ★★★ 【字体: 】  
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较(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21:31   点击数:[]    

全世界各民族都曾经历“神授王权”的历史阶段;中国与西方后来的历史之所以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在古希腊,“神授王权”的氏族部落传统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逐渐萎缩,并走向了城邦民主制度;而古中国却依着“神授王权”的传统,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血缘色彩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在这里,中西实质性的差异在于原始宗法氏族血缘关系瓦解的彻底与否。

  古希腊文明在其发轫之际多少依赖于天赐良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便已开始了频繁的海上贸易与海外掠夺;而当多里安人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大举入侵时,逊于陆地作战的希腊人更自然而然地扩大了海外殖民的规模。在泛海殖民过程中,航海的艰险使希腊人必须打破氏族身份的界限,同舟共济;而上岸后对付当地敌人的需要又使他们必须保持“同舟共济”的关系。经过这一番冒险历程的希腊人,其“同伴”、“战友”的感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同时,生活也需要他们选择有能力的可靠领袖,这样,“神授王权”必然衰落。因之,泛海殖民活动最重要最深远的后果便是打破了原始氏族以血缘为基础的神授王权政体,建立了以契约为基础的新政体。这是原始氏族部落传统在古希腊萎缩的特殊环境。而这一切又恰恰是中国所没有的:“大海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为的有限的圈子。……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洲各国所没有的。”27

  公元前七世纪,当流亡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文明回归本土,从而开始其真正的法制发展史时,其社会根基已大大不同于东方,尤其是原有的氏族血缘关系已近彻底瓦解。尽管最初建立的还只是贵族政治,但在较为发达的商品贸易经济推动下很快发展为民主政治,并在雅典的伯里克利时代达到极盛。而众所周知,在这一过程中,挣脱(或基本挣脱)了“神授王权”和氏族血缘束缚的平民与贵族成为社会的两大主角,他们间的对立和冲突是贯穿全部政治法律活动的主线,而且双方的冲突常处于相对均衡状态;古希腊的法律正得力于这种平民与贵族的冲突,是双方妥协的产物,而非任何一方以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因此,法律尽管也是当权者阶级意志的体现,但终究是用来确定和保护社会各个自由人阶层权利的重要手段,并因此才获得一体遵行的效力。作为对这种社会政治现实的反映,在希腊人的法观念里所盛行的便不是赤裸裸的统治术,而是政治正义论;法律无论在现实中还是观念里都常常凌驾于社会各阶层之上,并往往被与“自由”、“权利”、“正义”、“幸福”等等联系在一起。西方推崇法律的传统即由此奠定。

  中国则不同,早在远古时代,国家的产生就远非以宗法氏族组织的瓦解为代价,相反,旧的氏族组织与新的国家形态融合为一,国家权力严格说来并不表现为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而仅仅是氏族之间赤裸裸的强力征服与暴力镇压。国家施行强力统治的手段则是“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对外征战以刀兵相加,是为大刑;对内镇压以刀锯鞭扑,是为中刑、薄刑。《夏刑》、《汤刑》、《九刑》等等均成当时各朝各代全部法律的总称决非偶然。而国家与法所由产生的途径不仅决定了国家的组织方式,同时也规定了法的社会功能,古希腊如此,古中国亦如此,中西法观念的殊异当可溯源于此。

  此外,在中国奴隶制的发展中,真正重要的还是对原始氏族公社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夏商两朝固然是“奴隶制度并不能冲破原始公社的外壳”,28西周统治者更是自觉利用氏族公社的传统和风习来缓和阶级矛盾,大行宗法礼制。这无疑适应了当时尚不足以彻底打破氏族公社制度的生产力状况,既保护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存留了氏族社会某些优良的传统风习,从而创造出灿烂的周代文明;但另一方面,这种策略也极大地妨碍了古中国去彻底摧毁原始氏族传统的束缚,获得如古希腊奴隶社会那样的充分发展。不过,从总体上看,西周文化既为奴隶主统治服务,又洋溢着某些原始氏族社会中自然生发的民主和人道精神,这于古代国人自有无穷的魅力,孔子思想体系便是直接承继这一文化而建构起来的。

  按照氏族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西周社会具有某些对后世影响极深的显著特征:首先,人与人的关系不仅仅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同时还是与氏族血缘相联系的伦理道德上的情感关系,而且两者须臾不可分离;伦理道德原则由此而成为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其次,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应当建立和谐的关系(与此同时,由于商代对神的畏惧崇拜已被“人”所冲淡,因而人与自然的统一也开始得到肯定)。第三,与阶级统治融为一体的氏族血缘关系有着相当的狭隘性和等级性,它限制着个体的发展

  上述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先秦以及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比如,在法律文化领域,与夏商法律思想重刑杀、轻德教不同,西周所强调的是“明德慎罚”和“礼治”。后世儒家主张“德治”和教化,反对“法治”和刑杀,历代封建统治者以“德主刑辅”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等等,都渊源于此。更重要的是,从这样一种传统里孕育出重道德轻法律(刑罚),甚至法律虚无主义,那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在美学领域,它则使得先秦美学从一开始就以强调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作为前提,力求从这种统一(“和”)之中寻求美,并且将美(艺术)与伦理道德之“善”的关系提到首位。前述中国古代美学所由影响法律观念的两大因素均由此而来。而这些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社会条件在古希腊则因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的彻底瓦解而未能发展起来,更无以影响其政治法律哲学和美学。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古中国的奴隶主统治渐趋崩溃,礼治思想亦遭非难,一切都呈现出大变革的景象。这也恰好是古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向本土反馈的时期。区别在于,古希腊由此而开启了民主制的大门;而中国,动荡之后仍然是一个农业社会,家庭依然承担着特殊的职能,全社会仍旧实行着普遍的等级身份制度,一切根本性的东西都没有变,尤其是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由于没有经历类似希腊航海活动的那种瓦解冲击因而长久地流传后世,只不过先秦的宗法制到秦汉变为宗族制,至明清又演以家族制,虽然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一直不变,以至于中国人至今仍很大程度上习惯于以血缘(而非地缘:法律在本质上是地缘的)来确定公民的身份。

  总之,古希腊泛海殖民所带来的历史断裂为中国所无。如果说古希腊在历史断裂之后所萌生的城邦制度既是希腊的传统,也是其政治学和法律哲学的既存前提,更是西方文明的“基因”,那么,古中国在历经春秋战国的动荡之后却依然不得不直接承续青铜时代的文化传统,尤其是西周所极力推崇的伦理道德原则更支配了后世的政治法律实践,而长期延续的宗法血缘关系及其价值倾向又使中国人视和谐与安宁为正道,视矛盾与冲突为变道,这些因素将加于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法律观念以何种影响是不言自明的。此外,也正因社会深层的东西在中国古代从未中断,所以先秦诸子中影响后世最远的恰恰是与远古文明联系最深的儒家和道家。

  就社会根由而言,中西方法观念和审美观念的重大差异最终应溯源于原始氏族血缘关系在中国的长期延续及其在古希腊的彻底瓦解;而东西方后来的历史发展也确实证明,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瓦解得彻底与否,是对各民族发展影响极大的分岔点;一种文明能否生发出发达的契约观念、权利观念、法治观念和民主观念均与之密切相关,而这些观念意识正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六

  中国古代法在某些方面的制度设置不可谓不完备,然而这种畸形发展、片面发达决不可能适应一个民族在现代社会的多方面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社会有序:法律调整的正当目的

  • 下一篇文章: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较(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较(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较(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无讼
  • ››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
  • ››无讼:“法”的失落——兼与西方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