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      ★★★ 【字体: 】  
“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19:16   点击数:[]    

(强世功,1997b),在此,法律作为一种符号权力创造了一个世界(Bourdieu,1987)。国家的管理正是在这一世界中,利用法律可能呈现出的种种不同的面目,才得以平滑地运行。

  (二)、管理的“组织技术”:作为“中人”的村支书

  派出法庭服从当地政府的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法律乃国家管理技术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这也是由法庭的实际处境所决定的,尤其是法庭的经费紧张,需要政府的接济。也就是说,当政府的工作需要法院配合的同时,法律权力的展开也需要政府管理权力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暂且不说法庭经费不足时乡政府有可能给予帮助,法庭要盖办公室时乡政府可能批一块好地皮等等。[16]更重要的是法律权力的实践,也往往需要政府管理权力的协助。

  无疑,法律权力的管辖范围与政府管理权力的管辖范围是一样的,但法律的权力能力或法律的支配强度自然是无法和政府管理权力相比的。这不仅是因为法律进入乡村社会是一件相对近晚的一件事,人们对法律的熟悉程度远远比不上对政府部门的熟悉程度,许多纠纷并不是通过法律来解决,而是通过政府部门来解决。更主要的是法律对乡村社会的管理密度远没有政府的管理密度强,这不仅体现在乡村社会的法律事务远远要比政府的管理事务要少,更主要的是法律控制所赖以实现的物质技术也比不上政府管理所依赖的物质技术。如果说国家的权力由于“地域的中心化”而依赖于“基础结构性权力”或“符合逻辑的技术”,诸如分工、信息、通讯和交通等等(Mann,1988),那么,我们发现这种“物质技术”本身就是权力的一部分,它镶嵌在国家管理的理性化的逻辑之中。

  我们所调查的B镇派出法庭在物质技术方面非常落后,没有电话,更没有汽车。出门不是骑自行车就是步行,更何况在它的管辖范围里,许多地方还没有公路。这一切都妨碍了法律权力的向下延伸。但是正是由于公路、交通工具这些物质设施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因此,物质技术的不足完全可以用国家权力的组织技术来替代。因此,法庭的“送法上门”就与政府的“下乡”一样,成为重建国家与乡村之局部性权力关系的手段(苏力,1997),即用一种“组织技术”或“身体技术”来替代“物质技术”。和政府的管理权力相比,法律权力的真正不足之处并不是它的物质技术差,而是它的组织技术落后,即它不具备政府权力得以向下延伸的组织技术──作为政府管理权力之基层触角的村级管理机构。

  因此,法律权力的实践往往要借助政府管理权力的渠道达致其目的。尤其是要借助于政府管理权力的基层触角──村级管理机构。对于村支书或村主任而言,他们熟悉的是政府的管理权力,法律权力与他们作为基层政府的管理权力的代理人是没有关系的,除了涉及到他们个人的案件,他们可以根本就不用理会法律权力。但事实上,法律在乡村的生活中由于常常配合乡政府的管理工作,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法庭是与派出所一样的乡政府的暴力机关,因此,村支书或村主任才会象接待乡镇领导一样来接待法庭的G庭长。而法庭为了借助管理权力的触角来加强其在乡村社会的支配强度,不得不强化其暴力的一面。因此,这此催款不仅专门带了派出所的民警,路上还顺便给村支书带来乡政府的工作安排,[17]更主要的是G庭长一定要找上村支书,通过村支书将法律的权力传达到村民W.正是通过村支书这个权力枢纽或变压器,法律权力才从对整个社会的逻辑上的支配转化为事实上的支配,法律才从一种宏大的制度安排转变为对当事人的实际控制,法律才触及它所要达及的对象。

  就我们的案子而言,要是没有村支书,谁又去找被告W呢?谁又能将其找回来呢?要是那天找不回来,这起依法收贷案不就泡汤了吗?当然,村支书的作用不仅仅是引路、挡狗和找人,更主要的是他帮助原告和法官将他们的意图传达给村民W,同时他有将村民W的信息传达给原告和法官,从而在双方之间主持着公道,将双方的分歧维持在一个共同认可的基础上。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村支书往来穿梭于原告、法官和被告之间,将各种权力关系编织成一张互动的网络,他连接着双方的沟通和妥协,一但双方出现了僵局或妥协将趋于崩溃时,他就出来努力来粘合分歧,求得事件的“私了”(赵晓力,1997)。

  由此,我们发现村支书一方面是国家权力末端的代理人,他不仅帮助法官和原告带路、挡狗、找人,而且把他们的意图传输给村民W,另一方面村支书又处于村民W对国家和法律的认识的顶端,村民W不仅透过他的反映来判定事情的严重性程度,以便调整抵制的策略,而且正是在他的庇护下,村民W才可能在“私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种种抵制策略,同时不至于使妥协关系破裂而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村支书实际上是居于双方之间的“中人”,他处在维持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的节点上,更主要的是他在双方的知识或信息进行兑换的节点上,[18]他不仅是国家在对社会进行管理时所需要了解的那些有关乡村社会之具体知识的载体(苏力,1997),而且是村民在应付国家管理时所需要了解的那些知识的载体。事实上,法官与被告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囚犯困境”中,村民W无法真正了解这一次的“依法收贷”和以前的信用社主任B的催贷有什么不同,因此他的策略依然是求饶和抵赖,而法官和原告也不清楚村民W会不会真得抵赖下去,毕竟采取强制措施不是上上之策。而唯有村支书明了双方的真实意图,使双方实现妥协。因此,这场妥协是在村支书将村民W单独叫出窑洞,进行最后的交底之后,村民W才最终妥协了,去借钱还袋。

  就国家管理而言,它的组织技术对村支书的期待应当是一种杜赞奇(1994)所谓的“赢利型经纪”,即完全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但村支书的“中人”角色使我们意识到,国家权力的延伸或它对村支书的型塑受到了抵制,即乡村社会试图通过对村支书的影响或型塑来抵制国家的权力。而村支书的能言善辩、左右圆逢的话语技术,恰恰是国家与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所型塑的自我技术(方慧容、李猛,1996)。如果说,国家的管理正是通过“自我技术”实现的(Foucault,1978;Foucault1982),那么对国家权力的抵制也是通过“自我技术”实现的。我们不仅在作为“中人”村支书这里看到了这一点,事实上,我们在前面分析G庭长的法律思维时就已经触及到了这一点。

  正是透过法官和村支书这两个在炕上开庭这一场景权力关系网络中的节点,或者说这两个通过自我技术来体现权力关系的“场所”(吉登斯,1994),我们看到一方面法官与国家法合作,在审判中实践着国家的法律,另一方面他也在和乡村社会的情理合作,在调解中抵制着国家的法律;一方面法官通过其独特的案件制作技术将法律权力和政府的管理权力区分开来,体现法律的独立性和超然性,另一方面,法官在法律实践中又要努力将自己装扮成政府管理权力,或政府管理权力的一种,强化着法律对政府的依赖性。正是在法律、国家与乡村情理之间所形成的种种权力关系的不间断的斗争中,在它们最终的相互妥协乃至相互合作中,国家法从话语到实践一步一步地渗透到这块“法律不入之地”中。同时,也正是法律权力和政府管理权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斗争与合作过程中,法律的权力强度在增强的同时也强化了它对对政府管理权力的依赖。

  结语

  “关系/事件”:法律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

  本世纪后半叶,西方正统的法律理论──以严格的形式理性法为核心、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依据的法律形式主义──受到来自各方面越来越强烈的批评,法律的目的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参与形,或曰法律的政治、社会导向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另一种不同于基于法律形式主义之严格判决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暗夜的穿越者──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解读

  • 下一篇文章:生命中不能排遣之宗教情结——关于理性与激情思考的又一维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法律不相信眼泪—— 7.5万巨额财产...
  • ››法律不可亵玩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