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现代性的主题分化与社会学研究范式整合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03:11 点击数:[] ![]() |
|||||
向“多元一体式”整合。在社会现实与思维方式双重转向的情境之下,“无论在人际间的沟通或者社会调查里,都蕴含着对话者或研究者期望达成共识或解决相关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人类活动的背后,显示了人类普遍向往着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阮新邦,2003:51) 或许,这是社会学研究方式整合的更深层的基础。吉登斯说:“社会学像以前一样仍然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尽管如此,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将是社会学研究的恒久主题。 参考文献: 阿尔布劳,2001,《全球时代》,高湘泽,冯玲译,商务印书馆。 布迪厄、华康德,1998,《实践与反思》,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布迪厄,2003,《实践感》,蒋梓骅译,译林出版社。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迪尔凯姆,1995,《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 郭于华,2003,《心灵的集体化:陕北冀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载《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费孝通,2001,《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 哈贝马斯,1999,《认识与兴趣》,郭官义等译,学林出版社。 哈布瓦赫,2002,《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吉登斯,1998,《社会的构成》,李猛、李康译,三联书店。 金耀基,1999,《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柯尔库夫,2000,《新社会学》,钱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科尔曼,1999,《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雷蒙·阿隆,2000,《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华夏出版社。 里茨尔(瑞泽尔),1999,《社会的麦当劳化》,顾建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刘少杰,2002,《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1997,《经济与社会》,于荣远译,商务印书馆。 马林诺夫斯基,2002,《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梁永佳,李绍明译,华夏出版社。 马塞尔·毛斯,2003,《社会学与人类学》,佘碧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毛宣国,2002,《美学新探》,岳麓出版社。 尼格尔·多德,2002,《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陶传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潘毅,1999,《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工厂里一位女工的尖叫梦魇与叛离》,载《社会学研究》,第5期。 齐格蒙·鲍曼,2000,《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阮新邦,2003,《社会研究的本质》,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编,《中国社会学》,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佘碧平,2000,《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三联书店。 苏国勋,2002,《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国外社会科学》,第1期。 孙江主编,2004,《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 王铭铭,2002,《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军,2004,《论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危机及其整合》,《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 沃特斯,2000,《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华夏出版社。 熊秉纯,2001,《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社会学研究》,第5期。 阎云翔,2000,《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念群主编,2001,《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 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善华,1999,《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晓虹,1998,《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 Borgatta, E. Cook, S. Edited. 1988, The Future of Sociology,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a, Inc. Friedrichs, R. 1970,A Sociology of Sociology, New York: Free Press. Gouldner, A.W.1970, The Coming Crisis of Western Sociology, New York: Basic Books. Kuhn, T. 1970, The St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Lemert, C. 1995, Sociology after the Crisis,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nc. Ritzer, G…… 1983,“A Schima for Analyzing Sociological Theory”, Sociological Theory, New York: Alfred A. Knepf,Inc. 王建民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