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关于对合同的经济学分析,参见波斯纳Economic Analysisof Law,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2年英文第四版; 参见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6〕参见萨拜因《西方政治学说史》,第604页。 〔37〕参见萨拜因《西方政治学说史》,第658—659页。 〔38〕沃恩曾评论说,“《论不平等》表现了毫无顾忌的个人主义,《社会契约论》则表现了同样毫无顾忌的集体主义”(转引自萨拜因《西方政治学说史》,第650页)。 〔39〕这是西方学者的普遍看法,早期的阿克顿勋爵就认为卢梭是绝对统治论者(参见《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 页;参见萨拜因《西方政治学说史》和Russell, A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中关于卢梭的讨论)。 〔40〕关于这一点的更详细的论述,参见唐纳德·戴维森《隐喻的含义》,牟博编译《真理、意义、行动和事件》,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04页。但这里有一个问题, “社会是一个契约”这个命题是一个隐喻还是一个明喻?“社会和契约一样都是合意的产物”,我认为是一个隐喻。霍布斯在提出社会契约论时曾把社会与契约作了多次类比。因为按照戴维森的分析,“明喻说的是存在一种相似性,……隐喻并没有明确断定一种相似性,可是,倘若我们把它接受为一种隐喻,(人们)就又被诱使去寻求一些共同特征”(戴维森:《隐喻的含义》)。 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