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行政法
   行政实体法的拘束程度与行政机关的调查义务和举证责任      ★★★ 【字体: 】  
行政实体法的拘束程度与行政机关的调查义务和举证责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8:20:05   点击数:[]    

干在我国现阶段也许不被认可的理论前提――如――出发,导入“行政法上的请求权”或者“撤销请求权”等概念。这一伴随着复杂的理论问题的作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只能留待它日另文讨论了。

  注释:

  [1]参见: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修改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代序(马怀德执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銮英、王琦《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及其运用》,罗豪才主编《行政审判问题研究》第十五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24页。

  [3]杨芳、陈雁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评价》,《行政与法》2003年第9期第81页。

  [4]参见:姜明安著《行政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43-145页。

  [5] 参见:方世荣主编《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案例66.

  [6] 本案中,《查处通知》以“(相对人)是否已对外接盘、下单”为基准对外汇管理部门与工商管理部门的权限进行了划分。“(相对人)是否已对外接盘、下单”的认定,尽管与行政主体的权限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从事物的性质来看,应该是由主张其存在的一方即原告来证明的事项。因为,举证的必要性存在于主张一方而不是否定的一方(necessitas probandi incumbit ei qui dicit non ei qui negat)(参见: Nicholas.Rescher,Dialectics:A Controversy-Oriented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Knowledge,New York,1977. 日译本(内田种臣译《对话的逻辑――辩证法再考》纪伊国屋书店1981年)第50页。)另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超出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作出行政处罚的权限,已经在其它行政法规中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案中被告原则上拥有行政处罚权,只有在《查处通知》这一特别规定所规定的例外的事实(“(相对人)是否已对外接盘、下单”)发生的情况下,其行政处罚权才转移给外汇管理部门。也就是说,对被告的行政处罚权成立与否而言,“(相对人)是否已对外接盘、下单”这一事实属于权利消灭要件事实。基于以上两个理由,笔者认为,本案中法院就“是否已对外接盘、下单”这一事实向原告求证、在原告没有提供相应证据的情况下判决其败诉是可以首肯的。

  [7] 参见: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48页(刘恒执笔)。

  [8] 参见: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265页(王万华执笔)。

  [9]刘善春:《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第72页。

  [10] 刘飞《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析》,《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第53页、第98页。

  [11]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17页、第127页。

  [12]赵红伟、刘伟《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新视角》,《行政与法》2003年第4期,第73页。

  [13]夏立彬《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及证明标准》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3029.

  [14] 马怀德、刘东亮《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证据学论坛》第4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15]前揭刘善春《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第69页。

  [16]前揭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第115页。

  [17]前揭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第117页。

  [18]前揭马怀德、刘东亮《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

  [19] 关于规范性文件是否为证据,有讨论余地。本文对此暂且予以搁置,留待他日详论。

  [20] 参见:前揭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第三章案例5;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行政卷(1992年-1996年合订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4月,案例137.

  [21] 前揭《人民法院案例选 行政卷(1992年-1996年合订本)》第776页。

  [22]前揭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第137页。

  [23]参见:前揭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00页(王宝明执笔)。

  [24]参见:前揭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47页(刘恒执笔)。

  [25]参见:前揭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47页(刘恒执笔)。

  [26]前揭姜明安著《行政诉讼法学》第145页。需要注意的是,姜明安在被告的举证前面加了一个限定语“充分确凿”。笔者更愿意认为,由于他在此论述的并非被告的举证责任的性质或者证明标准问题,他使用这一限定语只是出于一种书写习惯。

  [27]前揭刘飞《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析》第51-53页。

  [28]前揭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第219页(执笔者不详)。

  [29]参见:(日)兼子一著《举证责任》,《民事诉讼法讲座第2卷》有斐阁1954年,第571页。

  [30]参见:前揭(日)兼子一著《举证责任》第575页。

  [31]Leo Rosenberg,Die Beweislast 5.Aufl.(1965)S.1-3. 参见(日)春日伟知郎《证明责任论的一个视点——从西德证明责任论得到的启示》,判例Times第350号第102页。

  [32]参见:毕玉谦《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法学研究1999年第2期第51页。

  [33] 参见:前揭毕玉谦《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第57页。

  [34] 参见:前揭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348页(刘恒执笔)。

  [35] 参见:(日)龙崎喜助《举证责任论序说(一)――德国举证责任论中的行为责任和后果责任的交错》,《法协杂志》第92号第1457-1458页。

  [36]前揭(日)兼子一著《举证责任》第573-574页。

  [37]参见:前揭(日)龙崎喜助《举证责任论序说(一)》第1458页。

  [38]参见:前揭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第151页。

  [39]前揭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第221-222页(执笔者不详)。

  [40] (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撤销之诉中的证明责任问题的一个考察》,《雄川一郎先生献呈论集 行政法的诸问题 中》有斐阁1990年,第267页。

  [41]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1-272页。

  [42]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7页。

  [43]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3-274页。

  [44] 比如,刘善春??前揭《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论纲》第70页明确提出:“行政程序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基本决定了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余凌云周云川《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理论的再思考》认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行政执法程序证明责任的延续和再现”。

  [45]关于收容遣送行为的性质,参见前揭《人民法院案例选行政卷(1992年-1996年合订本)》第775页。

  [46] 主张“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差别适用体系”的观点是存在的,但这种观点没有明确提示“证明标准差别适用”的依据,尽管其具体的论述中实质上将行政行为的性质列入了考虑要素。参见王晓杰《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重构》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前揭马怀德、刘东亮《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

  [47]前揭张树义主编《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第121页。

  [48]参照:(日)远藤博也《对行政法上的请求权的一个考察》,《北海道大学法学论集》第38卷第5??6合并号(1988年),第15-1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五讲行政许可与行政强制法律制度

  • 下一篇文章:论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行政规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行政实体法的拘束程度与行政机关的调查义务和举证责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行政实体法的拘束程度与行政机关的调查义务和举证责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司法对体育行会内部纠纷的干预
  • ››海峡两岸《国家安全法》比较研究
  • ››完善行政确认判决之若干思考
  • ››行政明确性原则初探
  • ››刍议起诉不停止执行
  • ››论行政规划
  • ››论公共利益
  • ››对行政法上“假契约”现象的理论思...
  • ››论政府采购的性质
  • ››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
  • ››行政实体法的拘束程度与行政机关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