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行政法
   行政程序法之参与原则研究      ★★★ 【字体: 】  
行政程序法之参与原则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8:18:09   点击数:[]    

个其他分子,都是平等的;(3)一个不同政体中的每一个分子,作为公民,都是独立的。(参见全增瑚主编:《西方哲学史》(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97页。)他又指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本身就包含有形式上平等思想,因为它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是他自己的主人。人权里有天生的尊严,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利用他人作为实现自己主观意图的工具,每个人永远应当被视为目的本身。(参见「美」埃德加。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邓正来等译,第71-72页。)

  [22] 胡建淼主编:《行政法教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205-206页。

  [23] 黄子毅 、陈德仲主编:《行政法学基础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192页。

  [24] 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4页。

  [25] 章剑生著:《行政程序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101页。

  [26] 杨海坤、 黄学贤著:《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117-124页。

  [27]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05页。

  [28]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60页。

  [29] 公听会是在范围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就预定的立法主题,提出意见、批评或者建议的立法行为。它与听证会区别在于,公听会参加人的范围是不特定的,进行方式也比较灵活,其开放程度和透明程度是听证会不能比拟的。

  [30] 见中国澳门《行政程序法》第三篇行政程序第五章第三节第三分节,第89-93条。

  [31] 见日本1993年《行政程序法》第三章不利益处分第二节听证,第15-28条。

  [32] 见翁岳生主持“台湾行政程序法(草案)”,在第一章总则中设专节规定了听证制度,共涉及16个条文,第36-51条。

  [33] 行政规范性文件又称行政规范文件,使用“文件”一词,理应不是法规范畴。我国《立法法》中的范围规定部分也没有关于这种形式的行政立法的规定。目前学术界普遍不承认这是属于行政立法的种类之一。(参见马怀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08页。)

  [34] 对于行政参与的层级方式有的学者分为直接与间接参与(参见张晓光:《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参与权》,《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第27页);有的学者从参与的实际状态分为正式听证、评论、协商和表决(参见蒋剑云:《论行政参与的理论基础、观念及其制度构建》,《行政与法》2003年第6期,第 53-54页);有的学者分类为必要性参与和选择性参与(参见方洁:《参与行政的意义――对行政程序内核的法理解析》,《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1 期,第13页)。笔者赞同后者的分类,这与国际主流的程序法理念一致,而且侧重于参与深度探讨。

  [35] 徐显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594页。

  [36] 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1页。

  [37] 叶俊荣:《行政命令》,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00页。

  [38] 为了研究方便,笔者在此将中国大陆以外领域统称为域外,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区。

  [39] 参见王万华:《行政程序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67页;胡建淼著:《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2月第2版,第412页。

  [40] 参见胡建淼著:《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2月第2版,第413页。

  [41] 转引自赵蓁祥:《行政行为违反程序法规之法律效果――以台湾“行政程序法”相关规定为观察》,《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52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我国农民制度性政治参与的法律思考

  • 下一篇文章:司法赔偿案件举证责任的构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行政程序法之参与原则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行政程序法之参与原则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司法对体育行会内部纠纷的干预
  • ››海峡两岸《国家安全法》比较研究
  • ››完善行政确认判决之若干思考
  • ››行政明确性原则初探
  • ››刍议起诉不停止执行
  • ››论行政规划
  • ››论公共利益
  • ››对行政法上“假契约”现象的理论思...
  • ››论政府采购的性质
  • ››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
  • ››行政程序法之参与原则研究
  • ››行政程序证据制度几个问题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