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对比国外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在组织环节、采购环节、储备环节、配送环节和信息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运输配送系统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物流管理
应急物流是指由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因素,导致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为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应急物流供给活动。与一般性物流活动相比,应急物流体系的特点主要凸显在其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应急物流供应的弱经济性及松散的体系结构五个方面[1]。伴随着我国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矿难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应急物流系统的成功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外应急物流系统发展的现状(一)美国成立于1979年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主要负责美国的应急管理,处理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的突发事件。二战后,经过四次变革,FE-MA的职责逐渐完善,至2007年,FEMA的具体职责包括:领导全国的综合性应急管理工作,应对各种风险,包括灾难性事故;与非联邦实体结成伙伴关系以建立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发展联邦响应能力;整合自身的综合性应急管理职责;建立强大的地区办事机构以解决地区优先解决的问题;利用国土安全部的资源;形成非联邦应急管理能力;发展、协调全风险准备战略的实施[2]。
FEMA隶属于国土安全部,划分为10个区域办事处。这些办事处与其辖区内的各州合作,协调减灾和应急工作。联邦救灾工作分为12项紧急事务支援功能(ESF),每项功能分别由不同机构提供。例如,运输部门主要功能是民用和军用运输,由交通部牵头;通信部门主要功能是电信支持,由全国通信系统牵头;.医疗卫生服务部门主要针对受灾地区对公共医疗卫生的需求提供援助,由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美国公共卫生署牵头;食品部门主要负责确认食品需求,确保将食品送抵受灾地区,由农业部的食品与营养局牵头等等。
(二)英国
2004年《民事紧急状态法》的颁布,促使英国应急管理实现了巨大的转变。现在,英国应急管理的重心转向为提高系统抗灾力(resilience),英国政府注重指导性的应急管理规程编撰,注重有分有合的应急体系建构。在中央地方权限划分上,英国应急管理首先强调地方为主,中央要考虑政治影响,做出全国性资源调配的安排;地方则要把重心放在微观有效的应对上。
首先,在地方每个应急处置部门,如警察、消防、医疗救护部门,建立“金”、“银”、“铜”三级应急指挥机制。“金”层级官员重点考虑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手段;“银”层级官员根据“金”层级下达的目标和计划,对任务进行分配,迅速地向“铜”层级下达执行命令;“铜”层级官员在现场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任务,并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处置任务和特点,决定正确的处置和救援方式,直接管理应急资源的使用。其次,在中央层面,中央政府应对的紧急情况分为三级:一是超出地方处置范围和能力,但不需要跨部门协调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由相关中央部门作为“主责政府部门”负责协调上下级关系,主导事件处理;二是产生大范围影响并需要中央协调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内阁简报室(COBR)机制,协调军队、情报机构等相关部门进行处置;三是产生大范围蔓延性、灾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也启动COBR机制,但这时的COBR是在首相或副首相的领导下,决定全国范围内的应对措施[3]。
(三)法国
自2004年《国民安全现代化法》出台后,法国确立了通过预防风险、抵御各类灾害,为民众提供人身、财产和环境保护的应急管理工作宗旨,相应调整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救援体系,围绕风险评估、监测预警、预案制订等加大工作力度,应急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一是中央政府总理府设有国民安全办公室(SGDN),是协助总理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常设机构,主要负责制订重要专项预案、编制应急规划、研究拟订相关政策、汇总分析应急信息、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及总理府值班等工作。二是法国内政部负责应急综合管理,该职能主要由民防总局(DDSC)行使,包括组织救援、风险管理与指导协调三个方面。三是工业部、卫生部、交通部等专业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工作,设有本部门危机处理中心,指导处置一般突发事件,为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四是将全国领土分为10个防卫区,国家向防卫区、省派出专员,专门负责本区域的国民安全工作。五是,省级专员公署在部分市镇派出办事机构,实行延伸管理,目前在350个市镇派出了办事机构[4]。
二、国内外应急物流系统发展的比较美国、英国、法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其专业化和系统性。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其人员配备的专业性以及应急部门设置的专业化方面,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将整个救灾过程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考量,具备较为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以及在救灾过程中各子系统间较高的衔接度。对比国外应急物流的成功经验,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在组织环节、采购环节、储备环节、配送环节以及信息环节方面均存在改进空间,需要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一)组织环节
我国应急保障体系主要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应的处理领导小组便会成立,这种运作机制能够使物流流程更加紧凑高效。但此种组织方式缺乏正式的协调机制来形成相对柔性的控制,特别是来自于社会的力量未能有效加入应急物流体系,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民众自愿组织物资无法及时送入灾区。
(二)采购环节
应急采购由于其突发性、采购物资的种类及数量的不确定性,导致应急采购不能按照正常的采购程序来实施,由于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制定出合理的采购方案。我国应急物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由政府部门组织采购,另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捐赠组织繁多等原因,往往在应急响应初期,很容易形成救援真空,而在后期需求达到饱和后,救援物资仍源源不断地供应。
(三)储备环节
我国目前设立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分别设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合肥、武汉、郑州、长沙、南宁、西安和成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此外,在机械化水平、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及功能上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四)配送环节
在配送环节,美国、英国、法国等设立专门应急物流规划职能部门,规划整个应急物流流程、合理调配各种运输资源,而在这一方面,我国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较大改革空间。
(五)信息环节
为了有效的完成应急物流管理,需要准确、迅速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信息,国外发达国家陆续建立起完备的防灾信息化系统,成为其高效率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我国当前应急管理并未建立起合理的信息系统,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传递更多地依靠传统的方式,信息误传以及滞后直接影响到物流运作效率。
三、构建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对策建议根据我国的国情,一个有效的应急物流系统应当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及应急物流运输配送系统。
(一)应急物流指挥系统
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是指将政府机构、专业人员、信息系统设备等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的总称。通过指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