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 本文从评述国有企业的现有改革方案开始,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 国有企业自身的认识,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人。从而结合西方企业优 点和中国国有企业的长处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探索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的国有企业的改 革方案。这一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整体监督体系。二、名义资产制 度。三、分配制度。
关键字: 国有企业 整体监督体系 名义资产制度
文章结构 摘要 前言 一、选择 二、目的 三、认识 四、再认识 五、对选择的分析 六、对策 七、一些补充 结束语 前言 中国经济事实上己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国有企业,主要特征是国家所有制的企业, 增长缓慢,亏损普遍且严重,负债比例很高,职工大量下岗。由于这部分企业仍然是国 家的主体,无论从它所处的地位、上缴利税、职工比例、资金总额、等等。都是“老 大”。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部分则是非国有企业。其主要包括:集体所 有制、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97年国有企业的 年增长率为-0.6%。也就是说,9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非国有经济完成的。 现实是严酷的。国有企业己成了中国经济中最大的问题,也同样是最困难的问题。 如何面对在中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但又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对于国 企改革的问题,许多人己立文论述,己有很多种意见、观点、方案。本文便从此入手, 探讨国企改革的出路。
一、选择
1.私有化。 国家保留一部分的国有企业。其中主要是基础资源供给、公用事业、以及高新科技 产业。而其它的行业,大都可以转化成私有。 2.集团化 进行“资本运营”,资产重组。说的清楚些就是组成合并成韩国那样的巨型集团。 这种方案颇受政府人员的青睐。 3.市场化 实施彻底的政企分开、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4.股份化 即“一股就灵”。 5.领导人培训计划 把所有大中型企业的老总们进行培训,接受MBA的教育。 6.承包制 象农民承包土地一样,承包国有企业。
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可行的。或是把以上一些观点综合起来?认识论告诉我们, 要认识清楚问题的实质,必须了解两个方面:一是知“己”,即我们的目的,二是知 “彼”,即事物本身和它所遵循的规律。只有了解我们的目的,才能明确行动的具体目 标和方案。只有认识事物本身,行动计划才是符合现实的规律和规则。 二、目的
1.中华民族的振兴 中国近代史阐明了一个真理:“落后要挨打。”在西方人编写的电脑游戏“文明” 中,这样写道:“文明法则一:和强大的文明结盟,消灭弱小的文明。”八国联军正是 这样做的。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便是因为要振兴中华。 二十一世纪战争是经济的战争,弱小的东南亚各国己经在战争中尝到了滋味。中华 民族唯有强大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姓社姓资的问题是次要的。振兴中国经济, 首要振兴中国经济的主体:国企开始。国企改革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振 兴。 2.政治、思想、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企正是中国的经济基础,它的改革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政 治、社会构成和方方面面。所以,这也就是国企改革复杂的原因。不管中国是什么政治 制度,社会中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是所有人的愿望。 思想是一种工具,但它又是一种能量存在于人脑中,并影响人的行为。有时,它的 影响力足以让人放弃生物本能——生存的欲望。社会制度、阶级分析等思想不仅是工 具,同时也是目的。从改革开放到十五大,人们观念逐渐开明:中国的国情只能创新。 不是书本上的完美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问题的焦点己从形式转向更深层:价值 观。 任何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理论、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别也在于价值观不同。社会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等于人对社会的 贡献。资本主义则认为人的价值等于人自身的满足,人在社会中的占有。这种占有是在 各个层面上的:地位、权力、最重要的则是财富。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个人利益极大化的奋斗,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文明的进步。 建筑在这一价值观上的制度己获得成功。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呢?这种根本立场的差别 导致了我们目的上的差别。既然做事情目的不同,差异也很根本了。公有还是私有?这 是国企改革问题最大的本质上的焦点。 这一点等给本文后面所论及的人的本质研究。 3.上兵伐谋 库兹涅兹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 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 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之上的。” 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就是这样一种“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 孙子曰:“上兵伐谋。”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制度的 竞争。如何生产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优化配置人才。这一切由制度来实现。 以长远的观点看,国企体制改革实是一种“上兵伐谋”。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解 决亏损,使国企生存,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优越的企业制度。未来的企业,具有制度上 领先世界的企业。也就是绝对不照搬,这样只能落后。上兵伐谋,谋在创新。 中华民族的强盛来源于经济的强盛。技术上我们落后于西方,只有在制度上领先, 才能后来居上。
以上的论述表明:国企改革终极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要求尽量能实现“上 兵伐谋”。 “知己”完成,“知彼”开始。
三、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观点和行动。我们 在讨论问题时,最大的分歧多数是由对该问题对象解释和理解造成的。对待国有企业改 革的问题,我们必须先问一下:国有企业是什么?因为,正确的决策,高明的决策取决 于认识的深度,认识越深,决策越高。 1. 国有企业是什么?所谓国有企业,是国有的企业。似乎是废话,不过就是这样。进 一步深入的提问:企业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它的基本特征有 二:一是资本和人的集合。二是其目的:追求资本增殖,即利润最大化。尽管许多企业 家并非这样认为,但企业就是企业。松下幸之助以产业救国为目的兴办企业。然而,一 旦是企业,其目的就是利润,产业救国只是结果而非目的。 可持续发展也是另一种企业目的,但其核心是“可持续的”谋求最大利润。“可持 续的”掠夺自然资源。因为人有发展性。增殖自身是人最大的本性。从一颗受精卵开 始,人便开始用物质增殖自身。从此,资本便有了增值自身的本性。因为人和资本己成 为一体。资本家就是占有资本的人。没有资本,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增殖就是资本 的增殖。当受精卵变成一个成人之后,其占有物质的本性在生物部分的任务己完成,开 始向外界表露。 尽管我们可以看到人在有不同思想之后,有了不同追求。虽然为数很少,但企业也 有了不同的追求,操纵它的是可操纵企业的人。但是,和人类社会不同的是:企业所生 存的环境更为残酷。一个无为的老子可以生存,一个追求自然之道的庄子也可以生存, 并且生活质量超过一切世俗之人。但是,企业如果无为,在市场中必死无疑。所谓人在 江湖,身不由己。企业在市场,更加如此。 这一番认识讨论的核心证明了:企业是追求增值自身的资本和人的集合。由于人的 本性不会轻易改变,由于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并且尚未看到能代替之的世界经济体 系。所以,这种假设在可以预见的历史范畴内是正确的。由此导出的行动方案也是正确 的。这番认识己深入哲学课题:人的本性。 2. 由此可以了解,企业的核心是人,虽然目前的企业形式与种类繁多。企业的注册条 件也是资本。然而,在资本和人两个要素中,人是活的。只要有人,什么都有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