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那块面包对一个每周消费一块面包的人和每天买一块面包的人所值相等——市场价格。 同一价格法则一直适用于体现无形特性的具体住房、工作或商品市场,但它对这些无形特性本身却不是必要的。一个特性是否有唯一的市场价格依赖于体现在既有品种中的特性是否能被买者重新组合或制造出不同品种。这种“组合性”最明显的例子是资产和投资组合经营。任何一种资产的风险和回报是相关的,仅当它们影响了某个人总的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时。一个投资组合是各种资产的线性组合,因而一种资产比较于其它资产的协方差是一个关键的风险因子。隐含的线性约束(或无套利条件)意味着风险的唯一市场价格。 但事实上品种间特性的组合性对大多数其它商品来说是可能的。如果束(bundles)在生产出来后再拆分是颇费成本的,卖者就必须为特殊偏好设计他们的商品,装配能吸引某一特别细分市场的全套特性。这通常导致各商之间的性能价格差异。人们不能在独立的“舒适”市场上购买赛车另一单位的舒适。而只能购买一辆更大的汽车。从事危险工作的工人不能在二级市场上转包一点危险给其他人。这是一个或者全有或者全无的问题(all-or-nothing)。降低危险的唯一办法是找一份更安全的工作。工作参加工作之前就具有各种组合技能和特点,其中一些是有利于生产的,另一些是不利于生产的。雇主不能将那些不合意的(特点)从单个工人身上拆分出去,而只能雇佣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在这些情况下,市场均衡价格函数 通常是非线性的,其导数 一般依赖于 本身。由于不存在 的单一市场价格,不同的人在边际上对它有不同的估价。图1中的两类买者 和 就是一个例子。在理论上, 和 处斜率的平均值恰好可以估计一个在某种应用影响了 的小型独立公共工程的(边际)收益,该平均值由工程对不同人的收益影响程度来衡量。 实际中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很多,以致于实证地分离出安全和环境隐含价值的最佳选择就是,考察那些安全和环境状况主导了选择考虑的具体商品和工作。比如,我和Richard Thaler(1976)所作的关于生命价值的劳动力市场研究,首次系统地考察了高风险工作的工资溢价,此处风险大小以私人公司按工人赔偿政策所承担的超额保险费来衡量。 这时 代表工作安全, 由其它条件相同时工人从事较安全工作的较低市场工资与较危险工作的较高工资之间的统计比较来决定。对危险工作的实证考察使研究限于安全价值相对较低的工作,如图中 附近的工作。由于大多数工人选择相对安全的工作(处于图中如 所示的点附近),选择危险工作的人肯定比一般人对安全的估价更低,正如图中 和 两类人之间的差异一样。选择安全工作的人愿意为安全性支付至少和选择危险工作的人愿意支付的一样多,因此危险的工作的工资溢价可能处于人们对安全性平均支付愿意的较低边界上。 Thaler和我以2000年美元购买力为基准,估计了一个约800000美元的“生命价值”。其它一些使用了更大范围危险资料的劳动力市场研究得出的价值更大。这些研究中更大范围的危险是导致偏大估价最可能的原因:它们包含了更大的比较变化量(between-variation)(如, 和 之间的差异),而我们的研究主要基于内部变化量(within-variation)(在 附近)。类似考虑可应用于分摊犯罪、气候和污染价值的房地产市场研究。另外,此处显示的偏好意味着所估计的污染和犯罪的变化率可能处于相对平均居民而言更低的边界上,因为它们忽略了重要的分类问题。 C、时序分摊 评估变化的生活水平在实践中的主要困难是商品特性随时间而变化。拖拉机和汽车在今天的价格和30年前不同,不仅是因为制造生产率和投入品价格已经变化,而且因为产品本身有所改进。这一问题的本质在市场出现全新产品时最为明显。如果它们成功地进入市场并取代了老品种,二者能用一个价格指数联系在一起吗? 理性地看,唯一可能的是根据提供最终服务的成本来考虑这一问题。技术变化降低了服务成本。汽车的成功在于它们是一种比动物更优越的生产交通服务的方式。电比蒸汽车和灯笼更有效地生产热和光,相对于现场表演,无线电波、电视和电影降低了娱乐服务的成本。在这些例子中,技术变化应被当作交通服务、电力和娱乐服务的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在实际中,将新产品和老产品这样完全联系起来是极其困难的。根据现有商品质量改进进行调整更易于操作。 收入增加自然引起产品质量日益改善,因为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的。即使商品每单位质量的价格不变,收入上升也会增加质量需求,从而逐渐提高平均交易价格。质量的某些方面(如20世纪住房的精雕细琢)是劳动密集的,从而导致它们的价格随收入增加而上升,这便冲销了质量需求的上升。只要成本因素不占主导地位,当商品组合转向更昂贵的品种时,所测量的价格会有上偏差,实际生活水平会有下偏差。交易价格上升不是因为成本增加,而是因为所涉及的特定商品的质量提高了。收入效应可表示为图1中沿着给定 曲线的移动。要价函数的包络线定义了 ,而出价函数随收入增加向右上倾斜,因为对 的增量的支付意愿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图1中 和 代表基本效用函数相同而收入不同的两种类型的人。给定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收入上升时每一品种的价格不会变化,但被购买的平均质量和平均交易价格都提高了。我们不能把沿 曲线的移动混同为生活成本的变化。大多数消费决策因收入上升而变化,这只是同一普遍现象的一部分。控制商品组合变化的标准化比较消除了这类偏差。 为了评估实际生活费用的变化,我们得解释扩大了实际选择范围的价格——质量轨迹或技术变化的“移动”。这种移动能使特定质量的价格(quality-specific prices)或者上升或者下降。例如,在上面的收入增加试验中,如果商品供给无弹性, 和生活费用都将提高。比如,实际收入上升增加了与地理位置相联系的环境舒适需求,提高了偏好位置的地点价值和居住服务成本。另一方面,扩大商品质量范围的技术革新倾向于减少服务的实际成本,从而减少购买者的居住费用。
生产率改进所导致的质量变化通常会降低商品的实际价格。价格和可获质量总是变化的。许多卖者扩展其产品的合意特性并把价格比竞争者降得更低,以便创新和试图增加利润。典型例子见图2。一期均衡同前,商品标为 和 ,均衡点为A和B。在二期,商品特性变为 和 ,因而价格——质量曲线下移,每单位质量的平均价格下降了。(从原点过A的射线比过D或B或E的射线更陡峭。)质量调整的价格指数需要测量两条价格——质量曲线间的距离,如图2中所示的连接A和B的曲线及连接D和E的曲线。F和D之间的距离是质量水平 上质量调整的价格变化。当技术变化大到 在1期不能生产(32进制计算机集成电路块在1980年是不能生产的),如 所示,对改进了的产品的直接价格比较是不可能的。从理论上,对出价函数结构的充分了解可以克服这一困难。在此例中,这相当于要求知道 和 的确切形状,它们的代表同一消费者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距离的理性恰当测度是2期实际价格和第2类买者在1期对 的意愿支付(如果在1期可得的话)之间的差异,如图2中G和H之间的距离所示。这些详细的结构知识通常是不可得的,因而距离必须通过使用其质量或多或少可跨期比较的迭盖品种才能测量。比如,处于1期“线顶端”(top-of-the-line)的商品可以和处于2期“线底端” (bottom-of-the-line)的商品相比较。若要作更长期的比较,可将指数和一般因子时序地联系或连琐起来。 图2中包含了一个说明这些调整为何重要的图例。考虑一个以前不可得的新产品 ,其现期价格 超过了从前最佳款式的价格。未调整指数将显示出,价格上升仅因为 超过了 。更精确的基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