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缴出,并且要求外国商人具给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鸦片战争资料》第二册页二百四十三。)而对于外国走私鸦片的商人,林则徐也指名了捉拿了一些,并派兵围困了外国商馆,撤走了在外国商馆内服务的中国人,停止外国商馆的一切饮食供应,在林则徐的严禁下,二百多英国商人在当年三,四月间共交出了鸦片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美国在广州的商人也交出了一千五百四十箱鸦片。英美两国商人交出的二万多箱鸦片,合计二百三十万斤。林则徐从六月三日到二十五日将所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当众进行销毁。销毁的方法是在海滩上挖了个大池子,把鸦片浸泡在盐卤水中,再投入石灰,使它沸腾起来,最后引入湖水冲入海中,这也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林则徐虎门销烟。
至此,中国与英美等国的贸易就完全停止。七月间和九月间英国军队和军舰与中国军队和水师在九龙山口,穿鼻洋面,官浦一带数次开始发生冲突,结果由于英军数量较少,数次失败,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这更加滋长了道光皇帝的高傲和头脑发热。他在接到林则徐等关于七月二十七日九龙山炮战的报告亲自批示说:既有此番举动,若再示柔弱,则大不可,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筹办夷务始未》,道光朝卷八,十七页。)林则徐原准备采取分别对待的政策,允许愿意具结的英船入口贸易,道光帝则反对这个办法,说:究系一国之人,不应该若是办理,所办未免自相矛盾。当时顺天府尹曾望颜迎合道光皇帝的自大心理,主张断绝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严格实行封关禁海,甚至中国大小民船,概令不准出洋。到十一月穿鼻洋海战胜利后,道光帝更加昏昏然了,认为仍准通商,殊属不成事体,至区区税银,何足计论。……着林(则徐)等酌量情形,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筹办夷务始未》道光朝卷八页三十六。) 在道光帝的支持下,林则徐宣布自十一月初一日(一八三九年十二月六日)起,停止英吉利贸易,一八四0年一月五日正式封港,断绝中英贸易,禁止一切英国船只进口。这样林则徐禁烟的严禁策主张,造成的其结果是:表面上虽然禁止了鸦片走私贸易,但实际上是造成中国与外国整个贸易的停止,外国通过鸦片敲开的中国大门又被重新关上。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从鸦片对民众的危害程度,以及鸦片对当时中国经济的侵害,从维护一个国家的民族利益,国家的完整,主权的独立,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无疑应该是一个爱国行动。但是,从当时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从中国长远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当时世界上古老和封闭与专制最长最大的国家,中国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民众的交往,包括西方国家的交往,而当时西方正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中国更需要西方的新技术,资金,以及西方的民主思想,还需要西方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论体制。但是,中国当时的封建与专制君主心里明白,大量西方的新技术,资金,以及西方民主思想和自由经济,市场经济的涌入,这就意味着几千年统治中国的封建与专制体制的瓦解,同时也意味着统治了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和道光王朝的灭亡。在这种情况下以道光为首的拥有当时中国最高权力的清政府,自然不愿意放弃自已的权力,这也就促使中国与外国的贸易争端开始由争端发展到战争。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从一定程度来讲,它维护了当时中国闭关销国的清朝统治者的利益,违背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助长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了贸易争端的战争化 。因而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意义。其主要表现为:
一、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道光皇帝推行的闭关销国的政策。
满清王朝尽管也有康干盛世,但对外基本上是采取一种闭关销国的政策,到了嘉庆和道光年间,这种闭关销国的政策表现的更为充分,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与当时发展的世界显更为落后,为了防止民众更多的了解世界,嘉庆和道光皇帝采取了一种更为保守的政策。尽管当时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不仅对中国民众的素质有损害作用,也影响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道光皇帝禁烟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这些,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英国等西方国家利用鸦片来敲开中国封闭的大门,直接影响清王朝的统治地位。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也完全是奉道光皇帝的旨意进行的,也绝不是仅仅依靠林则徐所谓的爱国之心,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道光皇帝的旨意任何满清大臣也都不会有如此的胆量,退一步来说,如果禁烟运动仅仅是林则徐的爱国之心所致,那幺这种爱国之心也只能是道光帝的旨意而已。因此,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道光皇帝的闭关销国政策的作用。
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
在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中,中国与英国,以及美国,法国等国的贸易是最主要的,特别是中英贸易,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在许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有许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但对于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一个完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自然经济社会里,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还会促进这种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被传统封闭的国家所接受,这就导致了最初时期中英贸易的不平衡,对于英国利用鸦片贸易做为弥补这种不平衡的做法,中国当然应该坚决反对,但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的结果连中英贸易都被宣布中断,这实际上是在做倒脏水的时候,连婴儿都被倒了出去的错误。
三、林则徐使贸易摩擦激化为贸易战争。
由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连中英贸易都被宣布中断、这样中英关系就由原来贸易争端变成了一场贸易战争。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开始与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大国之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本来中英贸易完全可以采取相互竞争和相互协商的办法解决,即便严禁鸦片贸易,但也不需要在两国民众之间发动战争,但由于林则徐从一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就企图通过暴力驱逐的办法,其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解决贸易争端,而且带来双方的战争。实际上中国自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更加猖獗。
四、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助长了中国的民族排外主义。
世界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自己长处,不同的民族应该互相交流和学习。但是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看高于别人的国家和民族,这就是民族排外主义。中国是一个有几千文明历史的古国,自然也有许多的长处,从十五以后,中国的发展显然一步步落后于世界,十八世纪当欧洲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过渡时,中国还处在农业社会,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眼里,中国仍然是一个天朝大国,其国内无所不有,不需要借助于外国,本来国内的一些守旧分子时时都在寻找借日,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助长当时国内民族排外情绪的增长。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
林则徐的激进禁烟运动中断中英贸易的作法,尽管对于维护当时的满清王朝的闭关销国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贸易的长远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往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战争的危险。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提供了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一八四0年二月二十日,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对华谈判正副全权代表,四月英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议案,六月,乔治·懿律率领四千英军,分乘四十余艘舰船,从印度进入中国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两国进入了战争状态。鸦片战争尽管以鸦片为起因,但是双方却是代表着不同的文明程度,英国政府是当时世界文明较高的一方,在技术、武器、装备等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