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本文阐述了模拟电子技术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设计。
关键词:行动导向,模拟电子,教学设计
一、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从教学过程来看,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生的参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第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软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会机械套用和简单重复,缺乏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能力的培养。
第三,技能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按理论课+实验课设置,不符合一般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四,在实践教学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项目与生产实际、职业技能严重脱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员工除了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因此,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行动导向的内涵和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又称行为导向教学,它是在1998年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学理论,所谓行动导向是指通过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与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是以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的单项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真正实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1]。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它的基本特点是: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2]的“完整的行动活动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突出“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特点,重视学习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和评估。
三、教学内容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项目载体,选取合适的真实电子产品作为项目载体的要求有以下几点:首先,能够尽可能多的载有课程目标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次,能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看到完整的工作过程;再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扩展性,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有比较熟悉的信号以便能运用原有的知识。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电子产品组装、电子产品检测试验、调试维修、辅助设计等岗位任职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具体电子产品的分析设计为中心,以‘教、学、做一体’为模式,用任务达成度来考核技能掌握程度”的基本思路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对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电子产品的检测试验、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与维修、电子产品品质管理、SMT设备操作与维护)和次岗、迁移岗位(电子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电子类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声像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平板显示器生产与管理等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分析,与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典型的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作为教学主线,将课程的结构进行剖析,分解成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扩音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红外探测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制作与调试及实用功放的制作共五个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组合课程内容,每一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把电路的分析与任务的完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将知识点与能力点融入到任务中,以任务引领教学[3],每一个任务的教学分为任务呈现、知识准备、项目实施、评价总结四个阶段,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对学生进行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电子电路的识图与分析、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等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见图1所示。
 四、教学模式设计
1.将职业素养贯穿于任务实施过程
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出发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载体,将职业素养渗透到各学习项目之中,各学习项目增加反映职业素养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训练,例如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提升。
2.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生产电子产品的典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价计划”,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计划和评价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3.构建“实践—仿真—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以项目教学为主体,根据职教规律、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课程特点,课程教学安排在实训室进行,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现场教学环境下,迅速理解模拟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等知识,具有元件的测试、电路的组装与调试等能力。
4.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课证融通教学
按照实际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将职业标准全部融入课程体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职业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项目的训练,掌握了职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考试,取得无线电调试中级工职业技能证书,真正实现课证融通的课程教学。
5.制定综合能力的测试评分标准
本课程采用单元式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以学习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单元,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一改以往的“教师一次性”评价方式。
五、教学手段设计
1.营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
传统讲授式的教学将学生变成由教师填装的容器,把本该充满新奇和有趣的职业教育活动变成了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过程。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打破了传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做合为一体,创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以实际电子产品作为项目载体,以“感知、操作、分析、提升”模式实施项目任务,将系统的电子理论知识重新序化,融入到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基于Multisim的虚拟仿真实验、难点动画演示、课程学习网站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从而实现更生动的教学模式。
3.虚拟仿真教学
应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硬件电路进行仿真,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每个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同时对电路仿真设计,进行电路参数的分析。仿真训练就像在实验室实际操作一样,元器件可随便调用,参数可随意修改,一个方案不成功重新设计方案,不会出现元件的损坏,仪器不会出现故障,而且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