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根据以上分析,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决摒弃“高、大、全”的发展模式,以黄石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和探索新建本科院校之发展战略。 3.1 科学定位 新建本科院校要抓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普及化发展的机遇,同时,面对来自国内外重点高校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威胁,科学定位,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按照刘献君教授的观点:“高校定位应从三个层面来考虑,即高等学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并主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学校的状况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劣势等三方面因素。” 3.2 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 重点大学同新建本科院校相比具有整体优势,新建本科院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下面以黄石理工学院为例,简要分析如何在区位、行业、学科专业等方面挖掘自身优势,形成办学特色。 黄石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校服务社会主要的区域空间——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黄石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处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上,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便利。黄石地处武汉城市圈内,在武汉100km半径范围内,集中了武汉、黄石等九座城市,形成了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是连接东西部经济的中部节点,是带动中西部地区崛起的龙头。专家预测,武汉城市圈,将是中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之后第四个大经济圈。 黄石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黄石境内已探明矿产有4大类7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品类的28%,其中金、铜、铁等14种矿产的储量居湖北之首,硅灰石储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江南聚宝盆”,原材料产业发达,有发展大工业的资源优势。黄石是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在鄂东地区是唯一设有海关、边防检查站和保税仓库的城市,通关十分方便。 依托有利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黄石地区的支柱产业——钢铁产业、材料业、机械制造业、服装业、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应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黄石理工学院自建校以来为黄石地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保持原有的特色和发挥已形成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建筑、材料、服装等专业。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环境专业发展带来契机。由于黄石地区的区位优势,高新技术合资、外资企业发展迅猛,国际贸易及其复合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3.3 优化办学层次、专业设置组合 尽管高等教育不是产业,但它必须有市场的引导,才可能获得发展。新建本科院校政府投入相当有限,办学经费约50%甚至近70%来源于学费收入,因此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同样适用于指导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黄石理工学院的学科层次和专业组合,为该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学科、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黄石理工学院有30多年的专科办学历史,形成了一批在专科层次有相当竞争力的专科专业,是可以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大量现金流的金牛业务。而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层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目前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和办学历史长的次重点高校相比,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可以算是幼童业务——是未来的希望,但目前需要扶持和保护。五年一贯制和“3+2”专业是不断要舍弃的瘦狗业务。因此,在办学层次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保留强势专科专业,大力发展本科专业,逐步淘汰弱势专科专业。 由于是多校合并组建的本科,因此专业设置存在重叠交叉,如医学院的护理专业与原湖北卫校的护理专业、师范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与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数理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范学院的计算机(教育方向)专业与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学院内部的营销专业和营销与策划专业等。为了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原本紧缺的经费用于重复建设,必须大胆地通过学科专业的融合、重组,优化一些学科专业,淘汰一些服务面向模糊、办学效益低下的专业。对于新专业的设置,要考虑学校服务面向、周边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发展状况和自身的优势,运用边际效用和盈亏平衡等经济学理论指导决策。 3.4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组织效能 3.4.1 利益关系的调整 新建本科一般是由两所或多所院校合并组建的。合并前隶属不同的“条块”,拨款渠道、人事关系、服务面向迥然相异,办学特色、学科结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相去甚远。合并后必然会遇到机构、学科、专业等调整、合并、重组。高校合并过程中必然有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这种利益受损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物质利益受损可以通过“补偿”达到平稳过渡。但精神上的受损不是短期内就能愈合的,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严重的隐患。 黄石理工学院是由五校合并而成。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的调整。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广泛征询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充分讨论,并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广泛宣传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使教职工能正确对待短期个人利益和学校的长期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3.4.2 集权与分权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必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既要避免管得过死,不利于各二级学院发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避免管理失控,因此要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问题。对于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集权。对于日常管理,由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章,用制度来约束人。通过适当分权既可提高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又可提高办事效率。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上要做到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组合,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才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抓住机遇,规避威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欧阳玉,邓秀华.合并高校发展战略探讨——兼论湖南大学的发展战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3(3) 2 庄汉文.全球性竞争环境下的我国高校发展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3 甘晖,王建.战略机遇期高等学校的定位及其分层次管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4(2) 4 袁小鹏,李金奇.地方高校发展战略误区及其矫正[J].咸宁师专学报,2002(2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