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和有效实现;作为“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代理人”,行政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在实施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有效使用和约束自身权力,以使高职院校以一种尊重包括专任教师在内的各方利益的方式对重要的社会问题做出回应。同时,高职院校和产学研合作者应该继续共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扩大双方的组织边界,真正使后者的利益诉求融入到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实践的主要参与者、保障者和教师、学生研究与实践平台的搭建者。
(三)建立合作博弈机制,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利益相关者由于自身利益、需要和权力的差别,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期望和价值诉求不尽相同,而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质量要求,这就致使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矛盾。各利益相关者都有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教学质量管理并不是某一方可以独自实现的,需要各利益主体的协同合作。否则,只会使冲突加剧,矛盾激化,使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受损。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中建立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各利益主体通过有效的磋商协调、合作博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体作用,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达成各方均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的效力,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构建利益对话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合作博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吸收各利益主体全面参与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晓敏.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大学治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阎光才.大学的社会责任[J].随笔,2001,(3).
[3] 王连森.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的责任、制度、资源[J].宁波大学学报,2006,(6):103-106.
[4] 潘懋元.规模速度、分类定位、办学特色——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龙岩学院学报,2006,(2):1—8.
[5] 胡子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72-75.
[6] 王连森,王秀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学发展的境遇转换[J].江苏高教,2006,(6):22-24.
[7] 胡赤第.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38-46.
[8] 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7):36-39.
[9] 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 乔庆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3-45.
* 基金项目:2011年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研究”(项目编号:Hjsk2011-107)。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