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职业教育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 【字体: 】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51:3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论文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上世纪中叶所创造的二十年黄金发展期,世人瞩目。德国先进的、独特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及职业教育对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值得学习借鉴,以促进我国职教办学理念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我国职教事业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一、德国的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1.德国经济社会及职业教育 
  在上世纪全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战争——二战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国民经济受到重创,整个国家一片废墟,为什么短短的几十年,能变成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强国?研究发现,战败的德国毁掉的是表面的东西,科技底子没有毁掉,特别是德国推行的职业教育在恢复国民经济中起到了秘密武器的作用,造就了德国上世纪中叶经济发展的黄金二十年。 
  ①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德国《联帮基本法》规定文化教育权归联邦州,但又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在《联邦职业教育法》之下,换言之,普通教育由各州自定法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法》对德国职业教育影响深远。《职业教育法》独创了世界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且明确规定“教育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确立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该法对受教育者、职校教师、企业及行业协会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如,只有与相应的企业签订了职业教育合同(培训合同)的人才能进入“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机构学习;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考核。企业与受教育者签订的职业教育合同是构成“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法律基础和依据,三年教育中每周3-4天在企业实训,余下1-2天在职校上理论课;行业协会是组成职业教育地方主管机构的主要成员,负责监督、审查和考核相应的职业教育活动。 
  ②有科学的职业教育基本体系。德国义务教育年限为12年,德国职业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相当于中国的初中)的基础上,但在升初中时则开始初步的分流,德国的中学分为三类: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小学毕业时,学校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并征求家长意见后指导学生分流,即实践动手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毕业后升入普通中学(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0%),学制5年,学完后升入各种职业学校学习;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又喜爱理论学习的,升入实科中学,学制6年,学完后升入高职本科职业大学学习;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理论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则升入文理中学(约占小学毕业生30%),学制9年,接受学术方向的普通教育,为普通本科大学学习做准备,毕业后进入本科大学深造。 
  2.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①职教理念及社会价值观不同 
  (1)德国推行企业(又叫教育企业或实训工厂)为主导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学校;还有一个双元,学生身份也是双元,即学生既是企业员工也是职校学生。中国推行的是职校为主导的实质仍是单元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2)德国社会崇尚职业教育,对职教出来的人普遍认可程度高,待遇也高,个人价值甚至超过国家行政机构人员。 
  ②国家职业教育体制不同 
  (1)德国基础教育阶段依据学生个人的特质、爱好实行二次分流(小升初时进行初步分流,初中阶段毕业时再次分流),好学生(实科中学生)也分到职校学生。中国则一次初中毕业分流,是末位淘汰式分流。(2)德国职业教育由联邦文化教育部,经济贸易部及各大行业协会共同管理。中国则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管理。 
  ③职校的举办性质及管理体制不同 
  (1)德国职校为公办学校,学校老师是公务员。中国公办(教育及行业部门)同时倡导民办。中国公办职校是事业单位,实质上多为差额拔款单位。(2)德国职校归属学校管理局管理,学校管理局是介于政府文化教育部、经济部与学校之间的一个管理环节,负责学校教师的聘用辞退、入职培训、课程开发,质量监督和四年一次的职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综合评估。职校的人、财、物全部学校管理局管理,学校无任何处置权,只管按联邦州确定教学大纲组织理论教学和考试。中国职校是学校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人、财、物上学校自行管理。(3)德国职校完全的全额拨款,即:工资、费用、设备、基建全部列入年度预算。运行经费40%由州政府支付,60%由联帮政府支付,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由当地州政府承担。中国则实属差额拨款,除基本的人头费外,包括个人福利、学校运行经费和基本建设都靠学校事业性收费解决。
 ④职校的教学管理不同 
  (1)学制不同。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交替进行,一周在学校,二周在企业,在校中必须有1~1.5天在学校实验室实验。中国实行2+1,前两年完全学校教学,实训也是在校内进行,远离企业。第三年则完全离校在企业当员工,又脱离了理论上的提升。(2)职校教育框架计划依据企业的需求,由联邦州部长联席会议邀请企业代表、职校校长等进行沟通后由文化教育部长或经济部长签署确定,一般十年修改一次。在此之下,再由实训企业与职校进行具体的交流制订具备的教学计划。中国的教育大纲由教育主管部门一家确定。(3)专业设置由学校管理局、工商联合会、职校共同商定,并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置,学校间不重设。例如慕尼黑市职校就交通方面细化为交通汽车学校、航空职业学校等。中国则完全由学校申请,教育主管部门核准,与当地工商业结合不够紧密。 
  ⑤职业教育的实训体制不同 
  德国职教实训由行业协会核准的专门提供职校学生实训的工厂(企业)来作为实训基地,实训工厂是介于学校与企业间的独立的实践操作培训基地。全国340家,分属不同的行业协会协调指导。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同行业只设一个或2-3个实训企业,为全行业企业(职校同专业)服务。例如海德堡市的水泥集团属下的机电实训工厂,专门培训电气电工和机电一体化技师,为本集团相应岗位培训人员同时,也为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其他企业代培训。 
  实训工厂有专门的培训师来组织管理,培训师必须有专门的培训师资格证,具备四个条件:获得相应专业知知、教育学知识,在企业工作三年以上,并无犯罪记录。实训工厂的实践课与职教教学的理论课由工商联合会和学校组织专门研讨。 
  中国的则不同,教学实习基本上在学校内进行,理论成份占多。实践实习实行顶岗实习,有没有获取相应的专业岗位技能资格情况下就顶岗上线,成为生产工人。专业技能考核基本上也是由学校组织完成,实训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 

  二、几点思考及意见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工作,从职校层面作几点思考: 
  1.宏观角度 
  ①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摆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职业教育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职校必须跟上大潮流,顺应大趋势、把握大环境,促进学校的大发展。机会难得,必须紧紧抓住。②中国正在走上“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支撑,唯有全面、快速提高人口的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才能更有力促进转型发展、全民创业。职业教育大有作为,职校应树立迎难而上,借机发展。③职校要彻底转变观念,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职教理念,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切实提高职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结合度。绝对不能闭门教学,当桃花园里的陶渊明。 
  2.微观角度 
  ①在经济转型发展,企业、市场千变万化中,要不断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政策环境及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产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定位,学校的发展必须有长远规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高职助产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张明娥

  • 下一篇文章: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对策略 王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 ››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
  • ››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及软肋
  • ››把德育工作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 ››任务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 ››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 ››浅谈职业中专体育特色教学研究 杨志...
  •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
  •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 ››试析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华旭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