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介绍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的情况。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二次开发”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重视和突出实训教学环节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标志。为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行业和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所设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建设高水平的、服务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强的实训室。摸索一条经济、便捷且能发挥系统带动效用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逐渐突出,而且设施设备更新与教师知识和技能更新难以同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系统性不够
一是购置的仪器设备比较单一。不易根据学校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配置:二是学校缺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全靠政府拨款,相应配套设备和资金无法持续保证;三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购置的仪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型号不统一,难以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二)教师能力和水平有限
学校很多理论课教师不熟练操作现有仪器设备,而购买的仪器设备大多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模拟机,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满足多数学生需要,因此难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加之教师缺乏系统建设实训基地思路,很多是从一门或几门课的需要出发配设备,造成设备配置不齐。
(三)实训基地建设缺乏与企业合作
一是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技术的了解,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缺乏了解。导致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落后于生产实际,人才培养活动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二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围绕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围绕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进行:三是忽略了调动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企业无利可图,很少参与其中。
二、积极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本着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社会、企业服务的理念,推行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能系统地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
1.围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系统性
围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进行“二次开发”,是节约建设资金和提高实训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1)学校把教研室作为“二次开发”的基本单位。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与靠政府拨款统一购买设备相比,在设备购买的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避免设备重复配置或配置不齐的问题。各专业教师在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充分研究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特点,确定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所必需的实训项目,再根据开展实训项目的需要购买工业生产设备相关零部件,可组装与生产一线相同或相近的设备。能有效解决了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2)由各专业教师购置生产一线设备零部件,根据实训教学需要设计与组装成实训设备。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中,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而不是以创造利润为主要目的,进而节约了实训基地建设成本。如学校机电教研室自主设计、研制开发的6台变频器实训台,每台成本在5000元左右,从商家购买一台的价格在1.6万元左右,估算可节省6万多元。
(3)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应坚持实训设备“模块化”的建设思路。一套实训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单独使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还可将各个功能模块组合起来完成复杂的实训教学任务,这大大提高了实训资源的利用率。如根据专业项目教学的需要建设的“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包括自动上料站、传输监测站和真空分拣站等七个独立的实训模块,可以根据实训教学需要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实训模块,各个实训模块组合起来能完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综合实训任务。这种实训设备建设思路便于开展实训课程的分层次教学。
2.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校内“二次开发”,提高教师实训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一直是制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师参与设计与安装实训设备,能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训教学能力。
(1)教师主导“二次开发”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二次开发”以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和一批专业教师为主设计实训设备、购买零部件,带领其他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组装设备。教师还要负责在实训教学过程使用前的调试和使用后的维护工作。这为教师同时提供了接受实践锻炼的宝贵机会,有效提高了教师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2)教师自主设计、组装教学仪器和设备有效地将生产实践和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教师与教学仪器生产和销售商相比对职业教育规律的理解深刻,使教学仪器设备不再只是简单验证专业理论,模拟生产过程。在“二次开发”中教师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考虑教学仪器的设计与组装。这从而使教学仪器与实际生产、与教学实际、与其他仪器设备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大加强,而且便于维修、拆解和重新组装,促进了实训教学总体效果的提升。
(3)参与到实训基地中仪器设备的设计、安装与维护过程,使教师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考虑实训基地建设,摆脱以往从某一门或几门课的需要出发配置设备的情况。如学校“实体型”电梯技术实训系统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设计和组装实训设备,将实训系统分为电梯控制实训台、轿厢、轿厢门和轿厢架等七个部分,综合了机械、电路、传感器、变频、PLC控制等技术,可以完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综合实训任务。电梯技术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还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实现电梯技术中的机械、电路、传感器、变频调速、PLC控制等技术实训的仿真教学,使教师在实训课教学中将仿真教学与指导学生实际操练结合起来。
3.吸引企业合作开展校内“二次开发”,拉近与生产实际的距离
实训基地建设的“二次开发”还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拉近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实际的距离。
(1)实训基地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意搜集企业用人信息。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仪器、实训设备的设计和建设与生产一线仪器和设备相一致。运用这些“真”设备开展实训教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强,能较快适应职业岗位工作。
如数控车床仿真实训系统为实物介入式系统,包括仿真软件系统和用于机床操作控制的硬件系统两个部分。软件部分用于模拟数控机床的切削加工。硬件部分用于模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与控制,其核心为广州数控218TB系统实物机床控制面板和操作面板。它将实物机床的操作控制部分与仿真软件通过通信接口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软硬结合”实现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控制加工全过程的仿真,使学生身I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掌握职业能力。
(2)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寻找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能从中获得利益。因此,学校各专业在“二次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注意以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为基本标准,用企业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另一方面注意运用实训设备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或技术研发服务。如学校是沈阳铁路局的员工培训中心,实训基地中有内燃机车实训演练场、CRH5型动车组实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与维修实训室、数控机床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等多个现代化实训场所。能基本满足铁路局职工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职工的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