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
|||||
浅析“教育产业化”和“扩招”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7:42 点击数:[] ![]() |
|||||
就政府而言,基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的一定规模的人才储备,或者出于拉动内需市场的动机,或者是为了减轻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或者是遏止教育资金的大量外流…… 爆炸性地实行高校大规模扩招,在短期内无疑会一定程度地达到上述目的。但长期看,就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水平而言,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临界值,从而有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今年有212万大学毕业生。然而,抛开今年“非典”的不利影响的原因,事实上我国现在的就业状况(具体说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难以一下子全部吸收这212万高等人才。有人预测今年大学毕业生真实的就业率应该在60——70%,还有30—40%的毕业生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工作岗位——这就意味着约七、八十万高等人才失业。多么巨大的浪费!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规模比今年还要大(如官方数字为:2004年260万、2005年320万),就业压力将更大。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毕业生,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他们父母的压力有多大?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他们的投入何时才会有有利的产出或回报?
高校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不但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脚踏实地的过程,教育规模的扩大也是一个长期的、脚踏实地的过程。过多地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就会有不利影响甚至很坏的影响。高校扩招的步子,应该稍微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步子,不应该太大、太急,不应该急功近利,否则要栽跟头。面对数量巨大的刚大学毕业就要失业的“高级失业人才”,我们当时政策的制订者以及受益的学校,应该有什么感想呢?难道仅仅是专业不对口、择业面太窄、择业眼光太高或目标太理想等简单的理由可以回避的吗?难道与盲目地大规模扩招没有必然的和直接的关系吗?
改革原来科举式的“精英教育” 而推行素质式的大众教育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不可能让所有的年轻人都接受高等教育,也没有财力来保证每年500万、600万甚至700万的大学生招生规模。在现阶段,盲目追求高等教育人才占国民人口较高比率的做法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片面性。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可以设法保证让有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成材、设法使他们成为优秀而杰出的人才,并且设法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投入于工作以回报社会、国家和他们的家庭。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有能力每年能培养500万或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只能是高级劳动力;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造成了巨大的财富浪费、人才浪费和社会心理负担,是政策的片面性和短视性。
三、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扩招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显现出来。
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费的措施,正在使中国的教育步入另一个误区:刚摆脱传统僵化的单一模式而又进入追求经济利益的畸形。昂贵的学费使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负,这些家庭“望学生畏”,从而有可能导致这一阶层的更加贫困。通过大规模扩招引致教育消费,从而试图拉动内需的经济发展的观点是短视的和片面的。
如前所述,中国的百姓在其子女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投入为约8530亿元,约占目前居民储蓄存款80000多亿元的10%以上。而据说中国约70%以上的普通民众拥有全部储蓄存款的约20%,即16000亿元。可以计算出,8530亿元占有16000亿元中的53%以上。中国的普通百姓,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子女的培养,投入是何等巨大、牺牲又是何等巨大!为了孩子的学业,许多低收入家庭或贫困家庭举债度日,生活艰难。 如果再计算中国家庭对子女在小学、初中的教育支出,恐怕这16000亿就剩不了多少了?在这样的教育投资的巨大压力下,中国的百姓还有多少人会肆无忌惮的全方面消费、从而强劲拉动经济的增长?笔者通过对中、低等收入家庭的调查认为,出于对子女长期教育投资的压力的考虑以及其它原因,中国普通居民的储蓄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大学前几年大规模扩招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显现出来,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显现出来。等两者的影响相互叠加作用的时候,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将超出人们的想象。
第一:必须明白的一点是,如果到在今后5——10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刚出校门就失业的话,那么,有许许多多的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在分析了“投入——产出”的效益比后,会断然中断对子女的高等教育的投入,转而引导其孩子从小就学习挣钱的手艺或一些初级的技术,以便能很快地谋生。笔者的几位朋友,其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成绩不理想。在是否复习而明年再考的问题上,这几位朋友则持反对态度。他们顾虑到“如果明年仍考个专科或一般的大学,毕业后则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样,还不如现在直接到社会上闯,比如学习一手专门的技艺如汽车修理、电器修理或者厨师什么的。”
第二:如何保证城市低收入家庭和众多农民家庭的子女接受正规而持续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如解决不好,也必将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将是教育及社会文明的倒退!搞勤工俭学只是获得一定的收入,仅仅是大学生阳光灿烂下的一面。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发现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巨大。他们最痛苦、最艰难的时期是每学期交纳学费的时候:苦于学费的巨大压力,许多女孩子做了娱乐圈里的“小姐”或有妇之夫的第三者;也有男孩子不时冒出想偷盗的念头。
第三:对于那些高收入家庭,出于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担忧和对孩子未来的就业前景的忧虑,也将会越来越多的把子女送到国外的大学学习或深造。这就更加无法遏止中国教育资金的外流趋势。笔者的两名同事就下狠心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一位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加拿大读高中以及大学;另一位则把儿子送到意大利读大学——学时装设计。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相互影响,笔者担心:一定时期以后,没有足够生源的且没有高素质生源的、经过大规模发展建设的高校,将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的教育界,也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中国的教育需要不断改革,但应做好全方面的调查、研究和预测,应有科学规划和长远眼光,应及时纠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或消除消极影响,从而确保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