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德育教育之我见      ★★★ 【字体: 】  
德育教育之我见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6:0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
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运用语言及榜样这两种基本手段上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点感想。
一、语言手段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3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例如,“学生应当尊敬老师”,“做人要信守诺言”、“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均属道德义务判断。教师同学生谈论责任或义务,谈论什么是道德上对的或错的,就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样待人处世。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 即Imperative sentence: Warning and Prohibition ,Obligation, Advice 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 have 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如 “You’d better….” “You are the best one.” “Don’t be shy.” etc. 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 “Don’t do that.”, “You couldn’t say in that way . It’s not polite.” “You 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知。
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在我的教学中也常运用“I wish….” “You should ….” “You ought to….” “Why don’t you….” etc.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期望,希望发展。无形中德育教育贯穿与教学。教师要注意面对学生尽可能少用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劝诫学生,而代之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 I…?” “Will you…?’’ “Would you…?” “Let’s….’’ 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评价性用语
  在道德语境中,“评价性语言”声明,它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我们有义务去做的事情。这类道德判断归根结底是对善良生活由什么构成、什么东西具有终极价值、应当追求什么、珍视什么、把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断言。在我的教学中我重视Team work 即团队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重要及温暖。让其以热爱集体而发展为热爱祖国Motherland,直至热爱自己的民族。
(三)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即Tell them the reason, and why. 儿童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解释性用语,Why I didn’t criticize he, but you. Just because he is honest!.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级当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业,两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时交付,于是我质问为什么,一位很诚实,告诉我,他忘记做了并愿意尽快完成;而另一位,却用其认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业本,并告诉我,他忘记带作业本了。我直视他良久,未言一语,直至他感到脸红。并告知他, “I like honest 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
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点滴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用语,与学生平等,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我从不会因学生来源的差异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2)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人生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因此,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实践固有的专业特性。正如我们英语组,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5)以身作则。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如果说大部分专业服务属于技术性服务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道德服务,自然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加强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上述五大专业精神既是对教师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我国成人教育立法的思考

  • 下一篇文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德育教育之我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德育教育之我见”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德育教育之我见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