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素质教育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十几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调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并且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的轨道上来。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陈旧的落后的教育,不可能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全面地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
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探索的成果与结晶,是中国教育走向21世纪的旗帜和方向。
下面笔者试图就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作初步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狠抓“四个优化”工作,带动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
(一)优化德育工作。
前不久,李岚清副总理就学习、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作了题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报告。其中“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则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内容上,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制力、鉴别力、抵抗力,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培养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进一步搞好德育工作,我校开展了如下活动:1、实行校级、班级两级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3、开展普及法律教育活动,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4、围绕“五会”教育加强德育工作一月一专题教育活动。5、采用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用表及“家长、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参加评估的方法,进行量化考核。6、实施生动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育人环境,开拓生动活泼的教育新天地。在实施生动教育过程中,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英雄为榜样,始终坚持了“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思想教育活动,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为实施生动教育,我校每年举办“读书节”、“雪地杯足球赛”、“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爱我中华读书演讲会”等活动。丰富多采的活动,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优化教师队伍。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而艰巨的改革。要实现转变,就必须在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根本问题上彻底转变传统的意识,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极大的优化教师队伍。
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从“四个结合”入手,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
第1、指令性与主动性相结合;
第2、指导与自修相结合;
第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第4、教学急需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
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1、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地聘请有关专家顾问来校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委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市、区各类骨干教师培训。
2、结对子,老带新。我校每年举行一次拜师,新老教师签订师徒合同。老教师耐心传、帮、带,新教师虚心求教。组织定期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做汇报课,评选教学“新秀”。高级教师讲授示范课,中级教师每学期出一节教研观摩课。
3、定期开展基本功竞赛活动。学校先后举办书法、绘画、教案和教材分析等项竞赛活动。
4、树典型,培养学科带头人。几年来,我校鼓励青年教师出去拜师,学习教学经验,摸索教学方法,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压担子”。“搭台子”。
5、双向反馈,服务学校。凡是参加国家、省、市、区继续教育的教师无一例外都要完两个任务:
(1)带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参加培训和进修。
(2)将培训进修的学习成果主动自觉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目前,我校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德高、业精、风正、纪严的教师队伍,有利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优化科研管理。
科研为先,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不注重科研管理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抓不好科研工作的校长不是聪明的校长,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确定了“端正认识、科研兴校;领导重视、广泛发动;健全组织、加强培训”的教科研工作方针。
我们宣传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成人成才的学生,鼓励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成绩。
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由于它的本质特性、过程的长期性、效益的滞后性等等,如果不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一切改革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所以我们在教工中大力提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良好的风气,形成正确的舆论。学习之钟长鸣,校风建设之本已成共识;“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大家的行动口号。我们提倡教师人人走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道路,鞭策教师破除科研神秘感,树立自信心,提高理论思维,增强科研意识。
教研、科研管理人员深入到教师中去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用心发现、培养、总结、推广那些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方向。充分展开对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带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广泛地开展。
近年来,我校全面工作在教育科研导向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校先后有2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一位骨干教师参加了首届“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十六位青年教师出类拔萃,成为市、区骨干教师。先后有两个教研组被评为市、区先进教研组。连续三年接受市、区综合办学水平检查,名列榜首,并对我校工作给与高度评价。1999年,被省授予“先进家长学校”称号,“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先进试验校”称号,并荣获省级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科研成果二等奖。于2000年4月我校课题:《创新教育教学“四要素”整合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方案》,荣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总之,一种学风浓厚、教风严谨、校风向上、人人“知耻而后勇”、“发愤而成才”的朝气蓬勃的局面正在形成。
(四)优化管理机制
我校本着狠抓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为切入点,依照向管理要质量的原则,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落实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学校全员岗位职责》、《学生管理考评细则》和《学校教职工奖惩办法》等,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科学轨道。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努力变消极为积极,变矛盾为团结,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有效的保证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产生了飞跃,连续三年位居全区先进校行列。
二.加强教研教改,探索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新模式 。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提出挑战。
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择功能,忽视学生的综合评价等。为此,有必要采用硬性管理手段,加大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纠正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通过规范教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