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法》等法规要求,在办学上享有较大自主权。又如教育管理权力比较分散、地方和学校办学自主权较大的美国,在二战以后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美国整个经济的技术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素有“科学之家”之称的高等学府在社会上的地位因而进一步提高,联邦政府把握住这种时机,视高等教育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频繁地通过立法,通过向包括私立大学在内的全美几乎所有高等学校提供资助等途径,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控制,但仍然给予高校以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总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自主办学已逐渐被纳入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之中,各国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再也不排斥高校的自主权;而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又再也不是脱离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自治。高等学校面临 着伴随立法、拨款、政策、规划而来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宏观控制,市场机制中竞争的压力和威胁、民主化和社会参与浪潮的冲击和牵制,还有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自主是与上述高教运行机制各环节互相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的。高校的活力正是来自政府、市场、社会的压力、推力、引力和学校的有限自主权的结合,来自外力和学校有限自主权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高校的一定的自治权力又是高教运行机制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环节 ,在一个运行灵活、有效的机制中,这一环节使学校得以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内部行为,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8.师生参与
比较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管理,我们还不难发现,各国都要求高校尽量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以便使高校实现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师生参与已经成为这些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
各国高校校一级管理机制,大体上可分为委员会制和一长制两种类型。一长制可以日本高校为典型,其内部管理的集权程度较高,校长是学校的办学法人,负责管理本校的一切事务。日本大部分高校只设校长一名, 不设置副校长。实行一长制,便于加强对全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容易产生个人独断专行。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出现的弊端,日本等国的高校都注意发挥在校长主持下的各种咨询、审议或监督机构的作用,如评议会和教授会,它们既是校长的咨询机构,又都同时具有审议和一定程度的管理职能。
委员会制可以美国高校为代表。美国高校的董事会享有管理学校工作的全权,但他们往往把制订学术政策与有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交予评议会,使评议会成为学校的学术管理专门机构。根据本身所负 的职责评议会往往下设议事委员会、学术政策委员会、教师发展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等。规模较小的院校,评议会由全体教师组成;规模较大的院校,评议会由学校各单位教师代表组成。近年来,美国高校的评议会员逐渐增加了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代表。在民主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师生参与学校管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大的发展,师生参与已经成为美国高教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一种机制。师生不仅参与教学管理和处理教师聘任晋升等问题,而且参与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拨和评价。
总之,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高校的决策必须尽可能科学,高深的教学科研任务也使高校的管理必须依赖师生的参与,所以西方国家的高校,无论采用何种管理体制,无不注意到决策的科学民主,从而使师生参与成 为高教运行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有分析地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