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进步,一种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 的良好的领导作风和社会风气正在形成。这段时期是中国教育发展最快、取得的成绩最大的历史时期。这是和 小平同志长期不懈的指导、督促和关心分不开的。共和国应该永远记住他的名字。
通过15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取得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今后教育事业得以继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国教育发展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第一、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一百 年不动摇的必然要求。
第二、必须坚持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改变教育脱离经济建设和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强化教育功能,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新形势的需要。改革是发展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
第三、必须坚持适合中国的国情办中国的教育。发展教育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通过深化改革,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际的发展教育的路 子。
第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教育的社 会主义性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 第五、必须把尊师重教的思想落到实处,极大地调动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在教师。要采取有力措施贯彻《教师法》,始终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看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稳定的教师大军。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的转轨时期。在这一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或者新旧交替的问题,比如教育改革的 步伐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办教育的效益和效率依然较低(如师生比过高);面对拜金主义和个 人主义的侵扰,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最棘手的难题也许是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衔接(或叫接轨)。
怎样解决这些新的问题,振兴中华民族的教育,把中国教育不断推向新的高峰?办法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39)]小平同志说:“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我是乐观的。……经济是 基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40)]只要我们谨记小平同志的指示,认真领会贯彻今年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好《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扎扎实实抓它几年,中华民族教 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41)]
注:
①(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第31、14页,职工教育出版社1 989年版。 ⑨(29)《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37页。 ③⑥《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67、65页。 ④⑤(10)《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83、92 页。 ⑦《改革的步子要加快》,《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 ⑧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 (11)《一心一意搞建设》,《邓选》第3卷第29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 (13)(14)(15)(16)(17)(40)(41)《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选》第3 卷第120-122页。 (18)(19)(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 (20)《中国不允许乱》,《邓选》第3卷第287页。 (21)《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选》第3卷第379页。 (22)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6月14日) (23)《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选》第3卷第134页。 (25)(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选》第3卷第274-275页。 ②(27)(30)《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邓选(1975-1982)》第45、5 1、49页。 (28)(33)(34)(35)(37)《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选(1975-1 982)》第105、106、104、101页。 (32)《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36)《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选(1975-1982)》第226-227页。 (38)《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邓选》第3卷第205页。 (39)《压倒一切的是稳定》,《邓选》第3卷第284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