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假设;(3)收集证据,形成解释;(4)交流和评价。
这几个环节也可以看作是几个要素,它们是探究性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标志,它们使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有章可循。但是,如果只是按照环节和要素机械地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探究路线,然后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实践或经历探究过程的每一步,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这其中既没有学生对现象、事件和观点的质疑,也没有对问题的自由性探索和观察实验的自主性设计,也没有教师对学生探索的智慧性启发和引导,那么,这种“探索”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而无法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迷失探究教学的方向,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探究学习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的“形”,更要渗透科学探究的“神”。科学探究的精神主要表现在:(1)好奇心;(2)怀疑精神(批判精神);(3)求证精神。科学探究的“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二体,“形”是基础,“神”是灵魂,没有前者,后者就会失去载体,显得虚无飘渺,无从把握,实践上也难以操作,从而导致“探究”的泛化和虚化。缺乏后者,前者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所以取得成绩,一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先进性、正确性,另一方面反映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和改革热情。而新课程教学改革之所以会产生问题,从具体实施角.度看,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出现了偏差,而且实施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当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士要学会——对改革出现的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既不能把它绝对化,也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坚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将会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准确,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经验也会与日俱增,改革出现的问题将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得到有效的解决。方向对了,总有达到目的的一天。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