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哲学
   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之异同      ★★★ 【字体: 】  
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之异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51:0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张绍宏,怀化学院 人文教育

 一、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之历史命运
    从理论渊源说,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都是对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所谓矛盾辩证法,就是以矛盾范畴为理论中轴的辩证法。在哲学史上,理论家们对矛盾辩证法的解读是很不一样的。在苏格拉底那里,矛盾辩证法是指通过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达到真理性认识的方法。在诡辩学派那里,矛盾是指逻辑上的自相矛盾,但矛盾范畴被用来否定常识和科学定律。在康德哲学中,矛盾是指纯粹理性中的“二律背反”,但其出现是理性的失败,人类只是出于无奈才去承认这种矛盾。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矛盾真实存在,而且遍及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矛盾范畴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中轴。黑格尔认为,只有以矛盾范畴为中轴的辩证法才是“真正的”辩证法。黑格尔的矛盾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最为全面深刻的矛盾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也是矛盾辩证法。马克思甚至认为,能否理解矛盾范畴和解读矛盾体系是检验一个思想家有无辩证思维能力的试金石。他曾这样讽刺和揭露蒲鲁东理论思维的贫困:“尽管蒲鲁东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爬上矛盾体系的顶峰,可是他从来没有超越过头两级即简单的正题和反题,而且这两级他仅仅爬上过两次,其中有一次还跌了下来。”①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继承和超越。
    马克思一生都在运用和研究辩证法,他以和谐的价值取向解读矛盾辩证法,形成了矛盾和谐辩证法的理论框架,但因没有来得及写下全面阐述他的矛盾和谐辩证法的理论文本,使得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内容成了一个学术之谜。恩格斯曾希望在马克思的遗稿中找到马克思辩证法之谜的谜底,但未能如愿。② 列宁处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他迫切需要指导革命实践的方法论,在没有意识到马克思辩证法存在的情况下,他以斗争的价值取向解读了矛盾辩证法,并试图独立创建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于是,他在“十月革命”前抓紧时间研读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等辩证法著作,并致力于研究“马克思在他所写的《资本论》及各种历史和政治著作中实际运用的辩证法”③,以实现创建合理形态辩证法的夙愿。列宁在短期的读书与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个“矛盾斗争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现存列宁辩证法的文本大部分是他在集中研读黑格尔《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的过程中以“笔记”的形式写下的。从行文语气可知,“笔记”中的理论观点并非列宁的定论;另有一篇独立的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他读完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著作之后在他的理论思考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写成的,也非定论。列宁的本意是以后还要继续作研究思考,不是最后的结论。这一点可以从列宁后来的论著中得到佐证。例如,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就根本没有提他在“笔记”中所写的“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同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等观点,而是表示要做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之友”,并建议《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的撰稿人“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组织系统的研究”④,“根据马克思怎样运用他从唯物主义来理解的黑格尔辩证法的例子”,“从各方面来阐明这个辩证法,在杂志上登载黑格尔主要著作的节录,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加以解释,引用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实例,以及引用现代史尤其是现代帝国主义战争和革命提供得非常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方面辩证法的实例来加以评注”。⑤ 列宁还说:“依我看,《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的一些编辑和撰稿人应该形成一种‘黑格尔辩证法唯物主义之友协会’。”⑥ 可以看出,此时列宁的理论立场又回到了当年准备研读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法著作之时。值得注意的是,《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是列宁在逝世前两年(1922年)写的,被称为列宁的哲学“遗嘱”。可见,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直到去世前一直认为,创立合理形态辩证法的任务,马克思没有完成,列宁自己也没有完成,因此,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要从头开始,从研究黑格尔辩证法开始。
    列宁逝世后,他的前述“哲学笔记”被公开出版,他的一些并非最后结论的辩证法观点被概括为“列宁的辩证法”,进而被认作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准确解读,并且成了判断辩证法理论是非的官方标准。于是,“是否存在马克思辩证法”的问题被取消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列宁的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有何异同”的学术问题了。就这样,列宁的辩证法取代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就在列宁的《哲学笔记》出版后不久,苏联学术界以列宁的辩证法为标准批判德波林哲学,指责德波林“不在对立的斗争中而在对立的同一性中,去发现辩证法的本质”⑦。更有甚者,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列宁的辩证法引向极端并扭曲为“斗争哲学”,结果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术界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的研究,苏联出版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到列宁主义阶段之前)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列宁主义阶段),伊里因科夫和凯德洛夫分别专注于马克思辩证法和列宁辩证法的研究;中国学者张一兵的专著《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列宁》,分别解析了马克思、列宁研究辩证法的理论思维路径。从90年代开始,中国一部分学者开始对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进行比较研究。丛大川在《辩证法体系:马克思与列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本体辩证法,列宁的辩证法是物质本体辩证法,两者存在倾向性差异:马克思集中抽象出他的实践思维方式,把人的现实世界当作实践来理解;列宁以十分强烈的物质本体论化倾向和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来解读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哲学史,将黑格尔的全部精神辩证法继承下来发挥下去,草拟了物质辩证法体系。⑧ 杨杰在《马克思与列宁辩证法的基础性差异——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哲学笔记〉的比较来看》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有“存在论根基”上的基础性差异:马克思的辩证法建立在对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基础上,而列宁的辩证法停留在近代形而上学语境之内,这种差异在两者的理论基点上凸显,在批判方式里奠定,并最终在言说畛域中完成。⑨ 但总的来看,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列宁辩证法的比较研究还只是少数学者的行为。
    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可以说,对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进行比较研究,是学术界绕不开的一个课题。因为,从理论上厘清马克思辩证法、列宁辩证法与“斗争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入研究列宁的辩证法为什么会给“斗争哲学”留下口实,具有学术和现实的双重意义;而且,通过对马克思矛盾和谐辩证法与列宁矛盾斗争辩证法的比较分析,还可以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研究与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支持。
    二、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之异同
    马克思在撰写《博士论文》时期已初步开拓出通向合理辩证法的道路。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等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穆勒评注》的研究分析

  • 下一篇文章: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的问题和策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之异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之异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
  • ››面向21世纪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
  • ››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
  • ››探析大部制改革问题
  • ››探讨加强与改进干部交流工作的措施...
  • ››谈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 ››浅谈政治文明在社会文明结构中的作...
  • ››浅谈提高领导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关于毛泽东关于国情研究方法的论断...
  • ››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之异同
  •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