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哲学
   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的问题和策略      ★★★ 【字体: 】  
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的问题和策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51:0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高继文,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一、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何伟先生在《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一文中,集中论述要突破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将斯大林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观点。他指出要突破这样“两个凡是”,即“凡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凡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捍卫。”“其实所坚持和捍卫的内容都是斯大林确立的理念与制度,所以这‘两个凡是’必须突破。”曾昭禹先生则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念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是公有制、有计划发展经济和按劳分配”,“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坚持和发展,突破不得。”两位先生都全面论证了自己的论点,内容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还是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如何看待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贡献、局限和现实意义。争论焦点是怎样认识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模式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也就是其历史地位及其现实意义,其中关键环节是如何认识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实践。下面主要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再谈管见。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人们对社会主义及其基本原则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过程,对这方面的是非得失应用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眼光来评判,不能死抠书本。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P63)他还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P227)这不只是针对我国说的,实际上概括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病。邓小平明确指出,苏联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1985年8月,他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P139)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断定马克思时代、斯大林时代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十分清楚了,只能坚持,不能突破,更不能用已有理论作为判断实践的标准。这不是要用今天的认识苛求前人,而是强调研究问题应遵循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尤其是他们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只能根据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出一些设想。这些设想还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和发展,不是为后人提出一成不变的现成方案,因此不能教条化、绝对化、毫不动摇。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他们一直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断反思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明确承认以前的认识有错误。何伟先生在论文中引证了很多这方面的材料,很能说明问题。这里不再引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的确很强调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有很多有分量的论述,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影响很大。问题是,这几条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基本制度?曾先生大量引证有关文献,阐明这几条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基本制度,突破不得。他的认识不一定正确。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思想的背景、含义、条件和目的是什么,斯大林建立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制度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否一致,是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突破,等等。我们先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第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思想,有必要指出如下几点。其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处在什么层次?国内有学者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划分为三个重要层次,一是方法论,主要是从事实出发研究社会主义;二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主要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三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主要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P85)我认为还应有一个层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如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民主管理,建设精神文明等。这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其中最高层次、基本原则是第二点,即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制度原则是为其价值目标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发展自由和解放,它本身不是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思想就体现了这种精神,他们论述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条件和目标,反对盲目崇拜公有制和国家计划。对此何伟先生已做了分析。其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思想主要形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历史局限性。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自由市场经济,缺少宏观管理,在自发竞争中经常出现经济危机。为了克服资本主义剥削和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未来社会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看到资本主义股份制发展的新趋向后,适时肯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当然他们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后来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都不利于发展生产力,当今世界范围具有共同性的经济体制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突破了经典作家的设想。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其三,关于未来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了一些原则,没有也不可能做详细论述。比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后,就逐步消亡,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按照计划进行生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基础上实现“个人所有制”。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使之具体化、当代化,找到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自由的适当形式。我们不能用本本框套实践,把他们的有关言论当作剪裁社会主义实践的唯一标准。曾先生至今还将“那三句老话”当成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至少不全面。
    第三,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理论有新的发展,但斯大林在理论上和制度上将这几个方面神圣化、教条化了,斯大林之后就僵化了。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原则,这是战时共产主义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依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后,列宁认识到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必须创新政策和理论。新经济政策实行后,他对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理论虽没有根本突破,却有大胆创造。在所有制方面,在坚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之异同

  • 下一篇文章:交往实践观的现实维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的问题和策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的问题和策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
  • ››面向21世纪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
  • ››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
  • ››探析大部制改革问题
  • ››探讨加强与改进干部交流工作的措施...
  • ››谈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 ››浅谈政治文明在社会文明结构中的作...
  • ››浅谈提高领导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关于毛泽东关于国情研究方法的论断...
  • ››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的问题和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