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哲学
   科学发展与马太效应初探 刘致捷      ★★★ 【字体: 】  
科学发展与马太效应初探 刘致捷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50:5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马太效应”是一种社会利益自发调节机制。在社会科技发展初期会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则可能加大地区差距,造成资源浪费。它能刺激科研工作者的竞争力,也会导致出现科学权威打压新理论的现象。在科技发展中,应重视“马太效应”的效用,尽量趋利避害,从而创造良好科研环境。 

  关键词:马太效应,科学,社会 

  一、科学界中的马太效应 

  在科学共同体中,有一种现象:对于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权威,人们给予的奖励越来越多,而那些尚未出名的科学家,他们的努力成果则难以得到承认。针对这种现象,科学史学家默顿以《马太福音》中提到“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作比喻,把科学界中这种现象称作“马太效应”。 

  具体来说,从时间向度上看,“马太效应”指的是是科学家们已有成就转化为一种社会资源,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再生增值的社会现象。 

  另一方面,从空间向度分析,“马太效应”则指的是在科技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科学家、科研机构的资源逐渐向处于竞争优势一方转移。这在科技人才的流动中表现的特别明显。科技人才从体现自身价值出发,纷纷涌向富有名望的科研组织。 

  二、马太效应的合理性 

  按照朱克曼的观点,“马太效应”是科学界的一种“自组织”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在科技发展初期,“马太效应”能极大的刺激科技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得到社会的承认,获得有限的资源,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中脱颖而出的科学家或科研机构,他们证明了较之于其他弱势竞争者,他们有继续取得更多科研成果的能力。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资金、项目、市场等社会资源就会流向这类学者。另外一方面,科技人才在选择工作地点时,他们会优先考虑附有名望的科研机构。因为此类机构,相对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在这些优势机构工作,为科技人材日后作出成就奠定了基础。 

  这样,有限的社会资源通过“马太效应”得到有效的利用,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社会对成功者的肯定,能够激励他们作出更大的贡献。反之,在科技发展初期,如果一味强调所谓的“公平”,则会走向“平均主义”,干多干少获得的待遇一样,则会降低科学家的竞争意识,削弱他们的科研热情,不利于科技发展。 

  三、马太效应的缺陷 

  (一)科学家间的恶性竞争 

  在奖励机制中,人们习惯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来分配奖励。科学共同体为了保证科研奖励的权威性,往往会强调奖励等级制度,限定获奖名额。这样,原来贡献相差不大的科研成果,就会拉开档次,即“第四名”现象。人们只记得获奖者的名字,忽略了稍逊一筹的落选者。随之而来大量的赞美、奖励、市场资源等涌向获奖者。而其他人锁获得的发展资源就被动的变少了。“马太效应”拉大了这种差距,强化了科学界的分层。优势者的有利地位不断加强,从而导致科学界的两级分化。 

  从科技史中可以看出,一种新理论在诞生初期,往往会受到忽视、打压。一部分已有名望的科学家满足于已取得的荣誉,固步自封,以本专业的“权威”自居,对还未出名的弱势科学家所提出的新理论,特别是对他们构成威胁的新理论,往往采取嘲笑、忽视、打压等方式。科学家之间的这种恶性竞争埋没了潜人材,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在科学史上,此类事件比比皆是:当爱迪生看到特拉斯的交流电送电超过了自己的直流电送电效率,就利用自己学术权威的地位处处刁难特拉斯。化学家戴维因为妒忌法拉第的才能,利用职权反对他加入英国皇家学会。门捷列夫首次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时,遭到了包括其导师俄罗斯化学之父沃斯克列森斯基在内的科学界同行们的冷嘲热讽。 

  (二)科学家的疲惫和固步自封 

  科学家获得荣誉之后,大量采访、会议随之而来。这给原来埋头搞学术的他们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法国科学家雷沃斯曾经说,我本来是无名小卒,突然成名,这种遭遇是一种灾难。我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无法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整个生活都被打乱。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于他们获奖之后加诸与其身的社会地位感到厌倦。他们觉得这种新的社会地位所带来的只是“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影响了他们的研究工作”。 

  “马太效应”往往会会在科学共同体中造就一群“得奖专业户”。他们得到的荣誉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作为“科学界通货”的承认已经对这批科学家丧失了激励作用。物理学家提比曾经说,除非特别乐于竞争,否则,在获奖后,很多科学家就不会再用同样充沛的精力去科研了。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的论文数可以看出,他们的论文数在获奖后开始下降。在获奖的前五年,他们平均每人发表5-9篇,而获奖后平均每人发表1-6篇。 

  (三)社会资源的浪费 

  由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报酬递减理论是指同类资源在社会市场中的重复投放会使这些资源的效益呈下降趋势。“马太效应”的发展同样会导致类似的情况。以某市为例,少数重点大学每年获得国家投入8亿左右,而其他普通高校平均只获得4千万元,相差20倍。著名学者申报的课题太多,使得他们并没有足够精力去研究。而相对来说,项目难以申请、资金短缺等情况阻碍了很多未成名科学家的科研进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中有限的资源实际上是被浪费了。 

  另一方面,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科技人材大量涌入科研水平高的发达地区。在促进发达地区更加发达的同时,进一步拉大了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造成地区与地区两级分化。1996 年到 2001 年,从我国西部高校离职的骨干教师约有2003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此期间进入这些学校就职的精英教师则只有 808 人。这样,人材短缺的地区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人材愈发短缺。而发达地区由于人材大量涌入,甚至出现了人材过剩的现象。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太效应”在社会科技发展初期会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则可能加大地区差距,造成资源浪费。它能刺激科研工作者的竞争力,也会导致出现科学权威打压新理论的现象。在科技发展中,应重视“马太效应”的效用,尽量趋利避害,从而创造良好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楼慧心.马太效应与大科技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7:69-72 

  [2]卫晓云,王晓燕.对高校教师无序流动的思考[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50-5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

  • 下一篇文章:论福柯与遥远的古希腊时代的关联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科学发展与马太效应初探 刘致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科学发展与马太效应初探 刘致捷”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
  • ››面向21世纪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
  • ››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
  • ››探析大部制改革问题
  • ››探讨加强与改进干部交流工作的措施...
  • ››谈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 ››浅谈政治文明在社会文明结构中的作...
  • ››浅谈提高领导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关于毛泽东关于国情研究方法的论断...
  • ››科学发展与马太效应初探 刘致捷
  • ››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GDP观”
  •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创新...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职校生可持续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