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在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效地释放被压抑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不断适应环境变化,逐步完善自身人格。
(五)创新心理疏导方法,提升心理疏导的育人功效。要在实施大学生心理疏导中运用隐性教育法、渗透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多种现代教育理念方法。隐性教育法是在与大学生交往沟通、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潜在地实施教育的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都能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渗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和完整持久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国外现代教育理论都为渗透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渗透教育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智和情感发展。
同时,在心理疏导的方法上,应该有所创新,采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开发现有的方法,如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都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应进一步开发。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功能与作用,它具有平等交流、双向沟通、即时通信、自由互动等特点,可以推动高校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调适自觉性的形成不断提高。只有运用多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功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总之,心理疏导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重心理疏导。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注重心理疏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1]彭拴莲.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2]肖劲松等.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探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商界,2008.1.
[3]王艳红.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及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6.
[4]伍文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心理疏导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优秀学位论文.
[5]邱永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有关论述.理论探索,2009.2.
[6]解秀华.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