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硫酸》是现行新教材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由于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在生产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到稀硫酸,并了解了它具有酸的通性,但是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且在浓硫酸中有部分是以硫酸分子形式存在的,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稀硫酸不具备的一些性质,也就是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性质,它体现出了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硫酸这节内容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硫酸这节内容包括硫酸的性质、用途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现行大纲安排为两课时完成,较符合实际,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实现以下目标。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4、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及与浓硫酸相关反应产物推断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大量的实验中感受浓硫酸的特性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大纲和教材实际,本节课教学内容先后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①探讨硫酸分类及组成微粒;②初步认识硫酸即硫酸的物理性质;③浓、稀硫酸的共性即酸的通性;④浓硫酸的特性;其中第四个环节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这一环节教学中包含了如下的八个实验,通过有关实验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1、两位同学演示①把少量的浓硫酸与胆矾混合; ②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浓硫酸到火柴头上;体会浓硫酸的吸水性。 2、三位同学演示③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浓硫酸到火柴梗上; ④用玻璃棒沾取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⑤在装有棉花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 老师演示⑥ “黑面包”实验;让学生从亲身实验中观察,体会,分析从而掌握浓硫酸的脱水性原理。 3、师生合作演示“铜片与浓硫酸”的实验,通过所见所闻来推测反应产物,并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本质原因。通过联系实际,铁制或铝制槽车能运输浓H2SO4?引导学生分析“钝化”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浓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物较复杂,但一般不会有氢气生成,体现本节课的主旨“稀硫酸到浓硫酸,浓度的增大,导致了性质上的变化”,即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三、作业: 教材:一、填空题1、3;和三 课后思考:①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和浓硫酸?请同学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②用Cu、浓H2SO4、水、空气为原料,如何制取CuSO4,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