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说课方案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一册《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第三节。教材内容包括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1) 硫酸部分介绍了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区别,还有硫酸的用途。 (2) 硫酸根的检验部分介绍了用可溶性的钡盐检验硫酸根的方法。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化合物性质的介绍的教学,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得出化合物的性质,之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因此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既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来研究问题,进行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2)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研究问题,学习化学。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节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和学生以前所学过的稀硫酸的性质有点区别,既浓硫酸的氧化性与稀硫酸的氧化性在不同的元素上体现,所以浓硫酸的性质中的吸水性,脱水性,及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因为稀硫酸作为一种常用的酸,所以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不会感到很陌生。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这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由于在第四章就学过了氯离子的检验,可以通过复习氯离子的检验来引导学生学习硫酸根的检验方法,使学生跟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主要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所以注重实验的演示过程,及其分析判断实验现象,归纳出化合物的性质。教师在此应注意讲解的技巧,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1)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 直接导入:通过学生所了解的硫酸的知识,再加上观察浓硫酸的表征特点归纳总结出硫酸的物理性质。 (2)关于化学性质的教学 介绍化学性质时,通过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再分析原因,经过讨论,再由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便可以得出浓硫酸具有的性质。 在这里由于学生对吸水性和脱水性比较容易混淆,所以还应解释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区别。既吸水性只是弄硫酸吸收溶液或气体中的水分子,形成硫酸水合物,其溶液或气体并没有发生变化,相当于提纯。而脱水性则是浓硫酸按水的组成脱去一些有机物的氢,氧元素,使有机物的性质发生变化。 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既可引出浓硫酸对有机物具有强的腐蚀性,再说明在实验室里应注意浓硫酸的使用方法及沾上皮肤应如何处理,还可以引申出实验室发生事故是应做那些应急措施。 在强氧化性的教学中可由已知的稀硫酸可与铁方应放出氢气,而不与铜和碳反应,提出疑问那么浓硫酸遇到这些物质会有什么现象?接着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创设问题情景,如: 实验现象中溶液为什么变蓝? 实验中产物的气体是什么?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浓硫酸在这反应中化合价如何变化?充当什么? 这样就可以得到浓硫酸的另一个性质——强氧化性。还应和稀硫酸与铁反应相比较,解释稀硫酸也具有氧化性,不过是表现在氢离子上,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 往下就可以讲述浓硫酸还可以与一些非金属起氧化还原反应,如C S。与铁,铝等接触时发生“钝化”现象,再根据上述介绍的硫酸性质推出硫酸的用途。 (3) 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 由第四章所学过的氯离子的检验,回忆离子检验应注意的那些要点及主要步骤。接着就可以由所学过的硫酸根离子遇到可溶性钡盐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提出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检验硫酸根离子? 通过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填表6—2 之后再归纳硫酸根的检验方法:先加HCl酸化,防止别的离子的干扰,如:铅离子,碳酸根离子,银离子,再滴加硝酸钡进行检验。 四.反馈练习 课后的填空题中的第3题,对所学的浓硫酸性质进行巩固。 五.作业 课后练习 P134 三,四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