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政治政治教案
   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政治教案      ★★★ 【字体: 】  
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政治教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16 20:50:34   点击数:[]    


一、考点分析

经济常识

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

(一) 重要考点

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 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

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 价值的表现: 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

↓     ↓     ↓

交 换 价 值 ←——— 价格

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 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 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 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 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3.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 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 合法的劳动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 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 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 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 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 按劳分配的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 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 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 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部分 企业和产业

(一)重要考点

1. 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 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与混合所有制企业 : 股份制企业及股票。

3. 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正当和不正当竞争。

4. 支柱产业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5. 农业问题(地位、作用、问题、根本途径)。

6. 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塘收。

7.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8.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 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 ,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笋企业。

2. 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 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 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 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 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 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 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 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价格更昂贵。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 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 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 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 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

14. 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④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⑤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 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第三部分 财政税收和银行

(一) 重要考点

1.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内)生产总值。

2. 国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3. 积累和消费 ,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及对社会影响。

4. 财政预算 , 财政收支及财政的作用 : 我国的财政政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

5. 税收的三个特征及作用。

6. 纳税人意识及我国的几个主要税种 : 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7. 银行的分类及职能 :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8.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利率 , 银行利润 : 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目的。

9.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0. 存款储蓄的类型 , 原则政策和储蓄的作用 : 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

11. 债券的种类和特点 :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政治教案

  • 下一篇文章:《我国的人口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政治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政治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
  •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政治教案
  •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教案政...
  • ››2006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
  • ››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政策取向...
  •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展望
  • ››2006入党申请书
  • ››2006年入党申请书范文
  • ››2006年狗年对联集锦
  • ››2006年高考命题趋势管窥
  • ››2006年江西语文高考备考建议
  • ››2006年中考语文复习提要
  • ››2006年初中古诗文复习教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