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内容提要]: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随着私有化的推行,俄罗斯商业银行和工业企业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产生了代表现代经济发展趋向的金融工业集团。由于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植根于俄罗斯社会特殊的转型历史时期,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决定的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不仅具有其自身纵向方向的特征,与西方寡头的形成又有横向比较的特征。金融工业集团对俄罗斯的经济恢复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引起经济、社会多极化与不安定、政治腐败等负面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金融;金融工业集团;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走向融合并不少见。金融工业集团是俄罗斯特色的经济私有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证券私有化是以内部人对企业的控制取代了传统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垄断,而金融工业集团的产生则是“内部人控制”型企业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维护经理和工人的既得利益,排斥外部人员的进入,因而无法取得自身重组所急需的资金,这与私有化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在私有化的第二阶段特别是1995年之后,政府对金融工业集团的扶持可以看做是对建立有效的企业融资体制和外部监督机构的尝试。另一方面,随着计划体制的瓦解,企业经理在事实上控制企业的同时,失去了主管部门的支持。为了填补这个真空,他们除了依靠企业之外,必然要在企业外部寻找金融或商业机构的支持;金融与商业机构则积极参与私有化企业的经济活动,力图将自己的活动纳入法律的框架。这样,就出现了大工业企业与商业和金融机构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趋势。可见,金融工业集团是俄罗斯独立以来在实施银行体系改革和企业私有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金融组织形式,是商业银行和工业企业关系发展的产物,反映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1993年12月5日,叶利钦颁布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鼓励创建金融工业集团的第2096号总统令。同时还出台了《关于金融工业集团及其建立程序》的临时条例。为了扶持金融工业集团,总统令和条例对金融工业集团的建立采取了种种政策优惠,首先是国有资产委托管理制度,其次是国家担保制度。1993年俄罗斯正是依据这个总统令和临时条例建立了第一个金融工业集团。1994年2月24日,叶利钦宣读了俄联邦建立以来第一个总统咨文《关于巩固俄罗斯国家的咨文》,提出经济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改造市场机制,以推动改革,并把组建金融工业集团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1994年应成为建立俄金融工业集团的一年。1994年3月4日,俄罗斯政府通过《关于1994年俄罗斯经济状况及其前景的决定》,规定要为在1994年建立金融工业集团创造条件。1994年5月23日和6月19日政府先后批准《关于对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提交审议的建立金融工业集团草案进行技术鉴定的程序》的决议和《关于批准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进行注册登记程序的条例》。1995年1月16日,俄罗斯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建立金融工业集团的纲要》,又在1995年11月30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俄罗斯联邦金融工业集团法》,进一步放宽和简化金融工业集团建立的程序和条件,特别是取消了对加入金融工业集团企业国有股比例的限制。1996年4月1日,叶利钦签发了《促进金融工业集团建立并展开活动的措施》总统令,制定了加速发展金融工业集团的条款。后来还颁布了《关于促进银行与产业界一体化》的总统令,以推动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结合。金融工业集团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根据《俄罗斯联邦金融工业集团法》的规定,金融工业集团是指建立在金融工业集团的条约基础上,作为主公司或子公司而将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资产联合起来的法人的总和。从经济意义上说,它应该是指一种控股公司,即有一系列子公司的母公司;如果母公司掌握了生产性的或信贷金融性的子公司的控股权,也就构成了金融工业集团①。俄罗斯联邦法还规定,“通常,金融工业集团的核心公司是投资机构”,但实际上,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核心公司并不都是投资机构,它们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为企业核心型工业集团。由大型企业集团倡导,自建金融机构或联合其他银行建立的控股集团。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激进的经济改革,企业进行私有化的资金严重短缺,加之俄罗斯工业企业的设备破损率极高,更需要大量资金注入的现实情况,在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为更有效地解决生产资金的问题,一些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开始积极地吸纳商业银行加盟,由此形成了金融工业集团,例如“卢克石油集团”、“瓦斯”集团、“伏尔加-卡马”集团等。组建后的金融工业集团保障了企业生产所需的技术改造资金。这类金融工业集团是联合一系列有工艺连续性,或者地狱关联性的工业企业的基础上,自上而下组建起来的,这些企业主动吸收商业银行作为资助者,这类金融工业集团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联系比较松散。第二类是银行核心型金融工业集团,由大型商业银行发起,并占据集团核心地位,被俄罗斯学者称为“帝国”型的控股集团。主要是由于俄私有化初期,一些大的商业银行为获取金融投机差价,自发地购买一些工业企业的股票,随着私有化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大规模私有化的背景下,主动参与一些有发展潜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通过有意识地收购股份,组成了银行核心型金融工业集团。这类金融工业集团是某家或几家有雄厚财力的金融信贷机关或大工业商业银行等作为控股公司,吸引和联合工业企业发展起来的。如十大金融寡头中的梅纳捷普银行于1997年收购了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类似的金融工业集团还包括“桥银行”、“阿尔法银行”、“银科姆银行”、“俄罗斯信贷银行”、“欧奈科斯姆银行”、“外贸银行”等。银行核心型金融工业集团是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主要构成形式。据金融工业集团协会的资料,以银行为主组建的金融工业集团与其他形式成立的金融工业集团相比,在经济效率上最高。其中不到5%的金融工业集团的企业却实现了41%的全国商品交易额。 1996年4月1日,叶利钦发布了《关于鼓励金融工业集团建立和活动的措施》的第443号总统令,进一步提出一些刺激金融工业集团发展的办法。1997年俄政府又通过了《关于对金融工业集团法的修改和补充》的规定,不断加大对金融工业集团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在政府扶持金融工业集团的各项举措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权委托银行制度,即由国家指定金融工业集团的私人或股份制银行充当国库角色和履行中央银行的某些职能。全权委托银行相当于政府的一种全权机构,负责为专业的进出口公司提供出口信贷和结汇,进行海关外汇监管和国家外汇管理;为国有企业和国家专项纲要贷款;经管国库,为预算收入和支出服务,管理国税、国债、关税;从事有价证券业务等。中央银行原则上选择了那些能够稳定货币信贷体系,自身能够承受高风险,作为国家投资传导器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全权委托银行。俄罗斯约有100多家大银行被批准为“全权委托银行”。由于政策的大幅倾斜和政权的精心培育,金融工业集团在短暂的几年之内就迅速发展起来。1993年只有1个金融工业集团;1994年就增加到7个;1995年底发展到27个,吸纳了446个企业和组织;1996年达到46个,包括700多家企业和组织;到1997年金融工业集团数目已超过60个,参加的企业达1000余家,金融信贷机构90多个。仅在1995—1996年1年的时间内,金融工业集团的生产规模就从26万亿卢布增长至100万亿卢布,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也从2.5%猛增至10%。这说明,金融工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保持了一个不小的势头。借助俄罗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