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问题的现实思考      ★★★ 【字体: 】  
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问题的现实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52:1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这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视我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出发,深入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金融监管体系,是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金融问题。

  一、我国目前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模糊——监管无的放矢

  防范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三个金融监管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保护公众利益,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运行,是金融监管的终极目标。这对三个最高监管当局而言,目标似乎很明确,而对省级以下的分支机构只明确“保一方金融平安之责”,但对如何保平安,既没有对监管工作制定考核标准,也没有明确假如不平安,应负什么样的责任,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金融监管工作究竟应管什么,怎么管?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与最终目标相配套的、明确的中介目标,导致省以下监管部门在实践中无所适从、难以抓住主要矛盾,监管工作无的放矢、事倍功半,极大影响了监管效率的提高。

  (二)行动迟缓——举措后发制人

  我国目前的监管大多是等问题出来以后,再去介入,后发制人,有些事后已无法弥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是监管的思想滞后。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办法来稿监管;二是缺乏创新的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应付上级部署的工作,发挥事后查处的功能。现在虽强调风险性监管,但被监管对象主要是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总行一级法人体制,使人民银行总行以下的各级分支行也无法对被监管机构总行以下的分支机构实施风险监管;三是依法监管的观念不强;四是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不充分、及时,对风险和危机的认识及行动滞后,做“事后诸葛亮”。

  (三)素质偏低——难担监管重任

  一是知识准备不足,监管人员缺乏系统监管知识和工作经验。监管当局总部人员学历高,但不了解基层被监管对象的实情,省级以下监管人员了解实情,但学历层次低,综合素质差,难以适应艰巨复杂的金融监管工作的要求;二是专业知识缺乏,缺少在一线工作锻炼的实践机会,不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特别是一些创新业务不熟悉,难以得心应手的开展工作;三是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四是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人员缺乏一大批既熟悉外汇业务和国际金融惯例、外语外汇会计人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无法深入;五是近几年相对僵化的人事制度,仍未摆脱传统落后体制的衣钵,使分支行人员不能进不能出,结构得不到调整,监管人员老化,青黄不接、适合监管的人才明显奇缺,难以适应监管新形势的要求。

  (四)手段落后——监管收效欠佳

  一是监管手段仍以直接监管为主,大量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运用较少。监管主要依据几部金融法和一些行政规章或业务规范,检查、罚款几乎是基层监管机构的唯一手段,这种对事不对人的方式很难起到作用;二是计算机技术已普及,但监管工作仍停留在手工阶段,以手工为主,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的推广;三是监管方式落后。目前主要是非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基本是哪里出了问题就监管到哪里,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性,而非现场检查,也只是收收报表、写写分析,现代化的监管方式运用得很少;四是监管方法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我国一些银行已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发展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挑战,网络银行可以在瞬间将资金从地球的一端转划到另一端,突破了业务的地域限制,但人民银行还没有具体的监管措施。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证监会到现在为止没有对沪深证交所交易情况的实时监控系统,监督所依据的是散户所使用的“钱龙”等普通商业软件。

  (五)法规滞后——政策标准不一

  一是我国目前对金融机构的检查、评价和管理,还缺乏全国统一的具体量化标准,直接影响了监管效率的提高。各金融企业的财务制度、报表格式和科目到现在仍未统一;我国信托业已发展近20年,但直到2001年1月份《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才出台,使我国对信托业的监管缺乏法律依据;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始终强调对金融机构要统一法人监管,但由于体制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检查都是以各商业银行的分支行为对象,除2000年两次真实性检查外,总行和大区分行统一开展的监管行动较少,并未真正实施对商业银行总行的统一法人监管。而人行各分支行开展的一些监管工作各自为政,由于总行无统一的监管标准,加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同一类问题执行的标准不一;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几年虽然颁布了几部金融大法和一些监管规章,但部分条款已不适应金融业发展和对金融业监管的要求,有的甚至相互矛盾;三是各项新业务不断推出,而现有法规体系和各项管理规定跟不上业务的发展需要,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四是对市场准入退出、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等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六)缺乏监督——存在道德风险

  目前除了党的监督和上级监督之外,没有其他机构可以对三个专职监管机构开展工作的合规性和效率进行监督和制约。监管新体制运行后,将金融日常监管和稽核再监督融为一体,由内部同一监管部门操作,失去应有的制约机制,加上监管机构内设内审部门对监管进行再监督,自己监督自己,在实际运行中根本无法操作,形同虚设。由于监管责任不明和对监管者缺乏必要的责任约束,造成了监管机构自身的腐败和监管行为的非规范运作。

  一是地方保护。我国人民银行体制虽进行了改革,但只改变了一级分行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模式,作为监管第一线的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仍按行政区划设置,他们的利益同地方联在一起,导致在监管上敷衍了事、降低标准、违规不查、违法不究,问题暴露后想方设法搪塞护短、开脱责任。

  二是宽容态度。1.一些基层行处的领导为应付地方政府及各金融机构方方面面的关系,在金融监管执法力度上较软弱,不愿得罪人,致使上级行的监管指令被层层打折扣,大大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效率;2.监管人员明明发现问题、找到漏洞,碍于倩面和考虑到对自己的影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3.面上检查多,有针对性的检查少;检查多,处理少、手段软;对被查机构的存在问题经济处罚多,对人的处理少。

  三是作风漂浮。部分监管人员到被监管部门工作,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作风漂浮,发现不了问题,拍屁股走路;少数基层监管机构自身行为不正,在监管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分彼此、论亲疏,不能一视同仁,在被监管机构中失去了权威性;一些人以监管者身份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到被监管机构指手划脚。

  四是谋取私利。一些监管人员在监管中为谋个人晋升等私利,是非界限不清,滥用权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敷衍搪塞,对事业极不负责,导致由于监管失职出现了一些大案要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监管的道德风险,长期以往导致在监管中阿谀奉承的“老好人”左右逢源,而踏实肯干、对事业负责、讲究原则的人成了不合时尚的“另类人”。

  (七)体制壁垒——形成效率损失

  1995年以来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更进一步明确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种体制为解决金融秩序混乱起到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明显的效率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文章: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架构的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问题的现实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问题的现实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问题的现实思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