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从职工持股计划中得到的股票,职工持股计划必须为那些年龄接近55岁且参与职工持股计划10年的职工,提供至少三个选择方案,使其股份的25%投资于其它行业,或将相当于这部分股票的现金直接付给职工。二、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产生发展的理论背景
1、美国员工所有制的历史渊源
虽然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的创造和有规模的发展只是在本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事,但美国雇员所有制的历史却可以追朔到18世纪末。当时美国员工所有制之父,Albert Gallatin主张民主不应该仅限在政治领域,而且应当扩展到经济生活中。1916年,Sears Roebuck公司就曾决定用公司的股票来资助雇员的退休金计划。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曾掀起一次雇员所有制的运动,被称之为“新资本主义”,公司鼓励雇员用自己的积蓄或奖金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一方面为公司提供新的资本来源,另一方面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到1930年,美国当时约有2.5%的员工购买了1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相当于美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在80年代初期所拥有的股票额。
美国现有的与员工持股计划或雇员所有制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在介绍员工持股计划的各种材料中,都以路易斯。凯尔索(Louis O. Kelso)的经济哲学思想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实践过程为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的理论、历史背景,视他为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创始人。
2、凯尔索的生平及主要著作
路易斯。凯尔索是美国旧金山市一位律师和投资银行家,他创建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基础被称之为“双因索经济论”。“双因索经济论”在他的不同的著述中,又被称做资本主义理论、资本理论、双因索理论、第二收入计划、混合资本主义等。双因索经济论最早产生于凯尔索在青年时代对美国大萧条、大危机时期的洞察和分析。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凯尔索于二战结束时完成了一部分名为“充分就业的谬论”的手稿。但在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1945年的充分就业法案将要正式通过和颁布,这部手稿就被无声无息地束之高阁。
直到1958年,在著名的哲学家Mortimer Adler的劝说下,凯尔索与阿德勒一起将手稿的精华部分重新整理并出版,即《资本主义宣言》。在这本书中,他们呼吁那些认为已通过混合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成功解决了经济收入问题的美国人,重新考虑和反思劳动资本的收入问题。按照他的理论,生产要素只有两种:资本与劳动。当社会变得越发工业化时,资本要素对生产的贡献要大于劳动。而现存资本主义主流企业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尽管所有的工人拥有他们的劳动,但拥有资本,并能够取得资本收入的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工人在总体上仅能从劳动中获得收入。资本主义制度虽然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率奇迹,但它却不能创造出经济公平,它导致富人更富,国家财富趋于过度集中。因为凯尔索发现,在美国,当时50%以上的公司证券被1%的人口所拥有,90%的公司资产由10%的人口所有。他因此提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所带来的收入增长不应当允许超过一个临界点:使那些无机会获得资本收入的劳动者不能取得基本的生存收入。为保证做到这一点,需要建立起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以便使所有的人都可以既分享从劳动中获得的收入,同时也分享从资本中获得的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两者应该结合在一起。
1961年,凯尔索和阿德勒再次合作,出版了《新资本主义》一书。该书主要观点:(1)劳动(人的因素)和资本(非人因素)都是财富的创造者;(2)劳动密集型生产自人类文明的初始便开始走向衰退,而资本密集型生产则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开始递增;(3)技术创新促使生产资料由劳动型生产部门向资本集密型生产部门集中;(4)工业社会中政治和经济自由化使家庭成员不仅可以消费商品,还可以生产商品;(5)随着劳动密集型生产衰退和资本密集型生产的壮大,所有家庭必将越来越多利用他们的资本参与生产,而逐渐减少靠出卖劳动力获得收入。简单地讲,“失业在高科技经济中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是可预见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任务并非不惜代价将失业象瘟疫一样制止,它的目标应定位在确保一般的技术性失业落在有承担能力以及自愿失业的人头上。”
1967年,凯尔索提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他认为利用该计划,能在不剥夺不侵犯原财产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减少管理和劳动的冲突,抑制工资的膨胀性要求,解放新的资本来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1974年,凯尔索与当时任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的参议员拉塞尔。朗取得联系,并在接触中不断向朗讲述了双因索经济论的思想,这引起了朗的极大兴趣。朗当时正在领导制定一部有关退休员工收入的法律,凯尔索提出的雇员持股计划的一些内容被相应反映在这部法律的一些条款中,并且在税收、融资上都相应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在朗和其他一些支持雇员所有制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这部法律最终在国会获得通过,即1974年的《退休员工收入保障法》。这是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第一部法律,它使得员工持股计划取得合法地位,并成为后来指导和规范员工持股计划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3、《民主与经济力量——通过双因素经济开展员工持股计划革命》的主要内容
《民主与经济力量》一书是凯尔索和其夫人在1986年完成的又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书出版后,分别在1991年、1993年和1996年进行了修订。在该书中,凯尔索正式运用了“双因素经济论”这个术语。“它暗示着劳动价值理论已不再适应现实,尽管它在古典经济学中相当明确,同时又暗含于现代经济学之中;资本工具必须和劳动工具同等视为一种投入要素,因此经济学就被从单一系统转变为双因素系统。”
结合本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经济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凯尔索认为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以及社会主义高度计划经济被证明失败后,西方经济体系也不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它不仅没有铲除贫困,而且现在贫困正向中产阶级蔓延,美国联邦赤字也日益增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依靠从事正常工作挣取薪水来供养全家。家庭收入的短缺造成经济中购买力不足。政府也意识到利用税收作为财富再分配的手段来扼制贫困,这种做法现已走入末途,不但财政赤字大,而且也妨害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很显然,现代经济使得人们不能自发地获得现代经济运行规律所要求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多的人不能挣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财富或过好日子。
凯尔索对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分析之后提出,所有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采用员工持股计划这种融资工具来加快经济发展,将政府拥有的财产社会化和民主化,主要靠民间力量自身而不是政府的再分配来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忽视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以为每个人仅靠工作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以为贫困可以通过就业而根治,它们没有认识到在发达国家经济里,人们有权力要求过富裕的日子,资本是全工业社会中维持生活水平的核心工具。
4、分享经济与员工持股计划
在美国,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在70年代之后得到较快发展,在理论方面,除了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论之外,实际上分享经济的理论及有关思想也对促使人们认识和接受员工持股计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管理科学上,强调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思想和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使众多公司接受并尝试员工持股实践。其中,马丁。魏茨曼于1984年出版的《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书,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魏茨曼在《分享经济》中以寻求解决滞胀的途径为线索,表达了与凯尔索相似的思想。
魏茨曼首先将雇员的报酬制度分为工资制度和分享制度两种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