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需要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程,但倘若我们全面客观地审视,则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还存在着若干急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作系统、深入地探索。 一、 股票市场究竟是一种单纯的融资或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工具,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股票市场在我国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融资或帮助国有企业脱贫解困上,而很少有人将其上升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认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于股票市场有一传统的偏见,即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高投机和具有高度风险性的场所,不宜作为一个产业,更不能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看待。对此,我的观点是:(1)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围绕股票投资事实上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更准确地说,证券业已成为一个支柱产业)。首先,从政府来看,股票投资是一个产业。如1990~2000年仅股票交易印花税一项所创造的税收就达1500多亿元,其中,仅2000年一年所创造的税收就达450多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以上。其次,就企业而言,股票投资已成为其产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股票投资收益在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有些企业而言,甚至超过了其主营业务收入。再次,就居民而言,股票投资已成为其职业的一部分。到2000年底为止,我国居民开户人数已突破了5500万,按照我国国情,每一个投资者背后通常有一个家庭支撑,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直接间接介入股票市场的人数已有2亿人左右。股票市场的发展还带动了两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一是带动了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股票市场中介的发展,目前仅股票市场中介业的从业人员就已超过了10万人。二是带动了传媒业的发展。时下,各新闻媒体对股票市场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仅在上海,目前己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类或开辟了证券类专栏的报刊、杂志就达30种之多,5家电台、电视台每天累计播出证券类节目超出24小时,使股票市场信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2)股票投资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朝阳产业。首先,从全球来看,股票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一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呈现出超速增长的势头。如1990~2000年全球股票市值年平均增幅为13.8%,不仅远远超过了2.7%的GDP的增幅,而且超过了8.3%的劳务出口增幅和7.9%的商品出口增幅。二是金融市场融资股票化已不再是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国家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性现象。如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分别超过了全球居民货币性金融资产(包括手持现金和存款)规模、银行贷款规模和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等重要的经济指标,这说明金融市场融资股票化已不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三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增速最快的三大产业排名是:电脑芯片、生物制药业和证券业。其次,从国内来看:一是以市价总值计算,由沪深组成的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东京的第二大亚洲股票市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1世纪是中国股票市场大有作为的世纪。二是2000年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升幅位居全球榜首,其稳定性和成长性不仅对国内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也对国外投资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三是股票化率(股票市值占GDP的比率)发达国家一般为100%,发展中国家为67%,而我国目前不到30%,即使考虑60%左右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票化率也只有50%左右,这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 在股票市场改革中证券交易所可以置身度外吗? 我国迄今为止的股票市场改革,其矛头主要是指向筹资者、投资者和券商,而很少触及到证券交易所,笔者认为,证券交易所的重整与改革也是我国未来股票市场改革的重头戏。之所以如此,一是由提高证券交易所服务质量所决定的。要提高证券交易所的服务质量,就必须对现有的证券交易所运行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将证券交易所的服务工作做深做细。二是由提高证券交易所运行效率所决定的。我国现有的证券交易所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证券交易所的服务质量和增强证券交易所的竞争意识?我认为,整合和股份化改造是我国证券交易场所未来改革的必经之路。具体来说就是:1.证券交易所要由分散走向集中,即要将上海与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加以归并,形成一个统一的证券交易所,即上海证券交易所。近年来,理论界不少学者从证券交易所层次多样化的角度,论证了在我国天津、武汉、沈阳、成都、重庆等地建立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第四家证券交易所乃至多家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证券交易所集中化的呼声和行动已远远超过了分散化的呼声和行动。为了争夺全球最大、成交最活跃、网络最发达的首要证券交易所的地位,世界各国不仅对国内原有的分散的证券交易所加以归并,而且还通过竞争和合作,试图对证券交易所进行全球范围的整合,目前已清晰的形成了三大势力范围:一是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首的GEM(GlobalEquityMarket,GEM)阵营。2000年6月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倡导下,分布于欧洲、美洲和亚太3个主要时区的纽约、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澳洲、香港、多伦多、墨西哥、圣保罗等10家证券交易所联合宣布他们已经开始就建立一个交易蓝筹股的全球股权市场展开了多边谈判。据统计,在这10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值超过了19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同期全球股票市值的53%,如果该计划能够得以实施,则不仅意味着证券交易所巨无霸时代的到来,而且意味着24小时不间断进行股票交易的人类梦想得以实现。其中,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三家股票交易所已于2000年9月22日宣布正式合并,组成了欧洲股票市场的航空母舰Euronext,该市场在欧洲仅次于伦敦证券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1860多家。二是以英德为首的IX阵营。在GEM的强大竞争压力之下,不甘于寄人篱下的伦敦和法兰克福两家证券交易所,拟另起炉灶,2000年5月初就联合建立IX证券交易所展开了艰苦谈判,该交易所规划的挂牌公司的总市值为4万亿美元;以欧元报价;垄断欧洲股票交易额的53%和高科技股的80%.该计划因面临着内忧(两家证券交易所的资源整合和规章制度难以协调)外患(先是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最大股东OM集团拟出资12亿美元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后是英国路透社声称斥资130亿美元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故至今尚未变成现实。三是以纳斯达克为首的创业板市场阵营。纳斯达克高举“全球数码股市”的大旗, 先后在日本、加拿大、欧洲开设了纳斯达克海外市场,其中,由美国纳斯达克与日本软银公司合作成立的日本纳斯达克已于2000年6月19日在大阪开张。同时,美国纳斯达克还与中国的香港以及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交易所结成相互挂牌的联盟,其中,7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在香港挂牌的试验已经开始。纳斯达克现任主席萨博雄心勃勃地预言:美国的纳斯达克能够与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等的纳斯达克联合起来,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交易市场。在此情形下,我国证券交易所要想应付未来的挑战,并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所应采取的正确对策不是设立多家证券交易所,而是要尽快将上海与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加以归并,形成一个统一的证券交易所,以提高效率、加强监管和增强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整体竞争能力。2.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要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