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忧虑,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同国际统一后,四大银行若不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金融问题
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膨胀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据初步统计,2005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0万亿元,同比增长20.66%,本外币贷款一季度新增912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342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为了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将自2005年4月25日开始再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和再贷款浮息政策等。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货币供应量增幅偏快,2005年以来M1和M2实际数据均高于预测;信贷增长速度偏快,比年初预期高出10个百分点。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将有助于控制货币投放和贷款增加速度,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二,公众对人民币的预期升值,公众将手中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的数量增大,银行外汇储备剧增,从而造成货币投放量加大。第三,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例依然过低,间接融资比重过高。虽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直接融资困难,直接筹资不便利的问题,但是如此高的间接融资比例为全社会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第四,M2占GDP的比重过高,这种高比例除了在极其个别的国家外,在全球范围内是没有的。虽然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过大的M2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中融资过多依靠银行体系,风险集中度偏高。第五,总储蓄率依然偏高。2003年我国的总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到47%,截至2005年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所占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存在产品匮乏、简单化的问题,金融深化程度还不足,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创新压抑的现象和问题。 虽然央行和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但是我国目前的金融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我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放开,国际储备充足,经常账户有盈余,因此,我国的金融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国内因素,其具体表现为:不良资产风险越滚越大;银行的贷款结构不合理导致风险加剧: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房地产贷款比重偏高,票据业务超常规发展;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低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一家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指标,按照《巴赛尔协议》的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由于近年来银行信贷超常规增长,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只有少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了8%。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偏低,严重制约其抗风险和扩张的能力。资本金不足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和偿付能力,而且有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的金融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它植根于体制内部,形成一种系统性风险,作为单个经济主体是无法克服这种风险的。一旦某个突发性事件导致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的金融资产产生不良预期,并通过金融市场特有的传递渠道不断扩散和膨胀,当预期膨胀到一定程度,集体行动就会产生,比如银行挤兑或者大量抽离资本等等,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动荡和社会危机。
参考文献: 1.姜建清.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从货币市场走向资本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汇率与最优货币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日]小川英治.新金融译丛—寿险公司金融风险管理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菲利普•乔瑞.风险价值: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中信出版社,2000 6.约翰•莫菲.金融市场技术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创业企业融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9. 周小刚.周小川转轨中的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10.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1.赵庆森.金融博士论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