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是劣势,尤其是泛珠三角,更为缺乏,而港澳则在这些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小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市场潜力很大,可以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香港、澳门拥有众多深谙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及市场经济规则,国际市场响应能力强,国际交流广泛,信息搜集能力很强,可以满足入世后国内企业不断“走出去”的需要。香港在全球设有11个经贸办事处,贸发局在3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2个办事处,其网站浏览率达500万人/天,而这正是“小珠”和“泛珠”的软肋之所在,至今尚有很多西方国家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按照优势优先以及遵照前述功能规划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交接力棒式产业梯次转移,并整合培育珠三角地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主要包括:轻工日化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以金融、贸易、交通、会展、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群;以汽车、石化为主的现代大制造业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劳动、资金密集性产业群。 6、加强各地多方面交流,实现文化支撑 珠江文化主要是源自于六祖惠能的禅学。比较平民化,强调实用性,突出“空、轻、静”,有优有劣。优势在于不喜空谈和无谓的争论,崇尚实干,另外,由于受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相对较小,容易创新,喜饮“头啖汤”。劣势在于“敏于行而拙于思”,眼光狭隘,喜欢争“龙头”。因此,要扬长补短,改变历史上相对独立的岭南文化传统,即认为北出韶关就是北方人的狭隘观念,要习惯于从全国、亚洲乃至全球出发来看待自身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以及区域的整合,不能老停留在以前自娱自乐的卡拉OK时代。而且,不难发现,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中,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城市极度缺乏特色、缺乏个性,显得没有生机。广州学香港,东莞学广州,学到最后,“千城一面”。多数城镇片面以宽马路、大广场、高楼房作为现代化标志,但在一些该表现大气的地方却显得缩手缩脚、小里小气。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城镇特色,“花城”花却不多,让人也觉得名不副实。 其实,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地区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香港、澳门是西方进入中国的门户,得到西方社会的认同;深圳可以说是北方文化在广东的一块飞地,讲普通话,但又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国际化的烙印;广州则是岭南文化的策源地。港澳、深、穗代表的是西方、华夏、岭南三种文化和资源,使西人、国人、粤人借助这三个据点走在一起而碰撞创新,珠三角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建设文化大省,一定要突出各地方的特色之处,突出珠三角城市群缤纷多彩的特点,如广州的活力、深圳的现代、珠海的环境、佛山的细腻、顺德的田园景色、中山的名家风范等等。具体来讲,广州应重点营造“青山、绿水、名城、良田、碧海”山水型生态城市,保护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深圳应突出其展现时代特征、中国气派的国际化滨海特色的生态城市形象;珠海应突出“山水相间、陆岛相望、田城相映、绿化萦绕”的海滨花园城市和滨海旅游胜地的特色;佛山重点突出禅城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等,不一而足。 7、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形成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珠三角地区许多类型的行政管理体制并存,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SAR)、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及省、市区、县等多种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的差异增加了区域协调的难度。行政分割直接导致各城市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中都自然以行政区为单位,而很少考虑城市之间的协调。这对珠三角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营形成障碍。非但如此,行政体制的差异还降低了合作效率,延缓了大珠三角统一市场的进程,制约了区域整体投资的吸引力和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如佛山与撤并前的南海、顺德之间的关系;广州与合并前的番禺南沙、花都之间的关系。另外,世界四大工商语系,珠三角占其三(英语系、汉语系、拉丁语系),小小区域内流通着三种货币(人民币、港币、澳元)。再加上,政治上实行“一国两制”,三地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皆明显不同。这些,无疑增加了协调的难度。但是,无论事情怎样复杂,最根本的只有一条,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利益,而不是生硬的行政性的“拉郎配”。 据调查,当区域系统内的“经济单元”处于自然状态下,各个城市间若没有人为地创造条件,其协同效率最大值仅为40%。因此,要进行城市群的整合,区域性权威协调机构乃是不可或缺的组织保障。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能发挥协调作用及各利益主体参与的多层次的全面协商机制,特别是官方机构的协调、政府政策的协调。如金融领域可在实行三种货币、三个监管当局、实行各自的金融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确保区域金融安全。这里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跨越几个州,但通过成立密西西比河管理局,由国家来协调,最后河流开发成功。又如纽约都市圈的跨区域管理,虽表面上显得松散,但在专业性领域则“管你没商量”,步调必须一致。成立于1921年,运行了82年的纽约港和新泽西港的联合港务局,至今状态良好。1961年,纽约都市圈内三个州又成立联合交通运输局。这些联合机构是具支配能力和规划能力和法人资格的实体。华盛顿都市圈委员会年预算1000万美元,其中政府出资60%,“契约收入”(公司化运作)占30%,另有10%为10名政府成员分摊。可根据珠三角的实际情况,设置两级协商机制:一、由广东省政府牵头,建立珠三角地区市长和行政首脑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发展思路和规划上的衔接;二、由中央政府牵头、广东省、珠三角各市、港澳共同参加的联系协调会议作为延伸和补充。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三地应逐步将协调重点从微观调向宏观,从自发走向自觉,最终建立统一的、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参与的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机制。 值得注意和必须在此指出的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整合乃各方从天然的经济联系,走向理性的协调与交融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一方面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政府的工作主要是顺应市场需求,协调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和城市规划,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努力构建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和协调合作的平台。我们相信,步调一致的珠三角城市群跺出的声响定会惊动世界。 参考文献: 〔1〕《大珠三角:演义“世界级”》 新华网 2003年10月6 日 〔2〕《聚焦泛珠三角》 于宁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3〕《深圳,谁抛弃了你?》我为伊狂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珠三角经济区协作规划》(1994年)广东社科院 〔5〕《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