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      ★★★ 【字体: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2:23   点击数:[]    

关系,再比如广西一千瓦时电价仅0.38元,湖南为0.54元,广东则为0.68元,这意味着“西电东送”或直接到内地投资具有诱人的前景。实际上,“九五”以来,港澳在广东直接投资约900亿美元,占7成;广东与8省区之间签订经济技术合同协议金额达5500多亿元,合作项目超过8000个。一份资料显示,2003年上半年,湖南来自广东的投资资金达到65058亿元,占湖南全省引进内资总额的43.95%。2003年的前十个月,江西引进的省外资金中,来自广东的占了50%,江西118个工业园区的5000多企业当中,7成来自粤港澳。(见南方都市报2004年6月4日)这些兄弟省份还是家电、家具、服装等“广货“的大市场,同时又是广东农产品、原材料、劳动力的重要供应地。广东劳动大军的1/3、生猪销量的40%由湖南供应,以至于有人开玩笑:江西人不种粮,广东人就没饭吃;湖南人不养猪,广东人就没肉吃。
如果说改革开放政策与一国两制构想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政策基础,那么经济的内在联系、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互补、地缘、人缘、历史、文化诸因素的相通和交融,则是区域经济成长的重要条件和特征。可以看出,不论是“小珠”,还是“大珠”和“泛珠”,其实都存在合作的基础和传统,而且,几十年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合作是双赢和多赢的。 
(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的战略措施
1、 整合意识和观念先行
确立区域发展新思维,加强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客观上认识和承认利益差异,而不能简单地把整合看作是新一轮的圈地运动。“漏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所有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紧密度,否则,再多的水也要漏出来。因此,发挥团队的力量,做“团体冠军”,是最值得庆贺的。其实,区域合作并非零和博弈,不象打麻将,你输的就是我赢的。记得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曾对香港和上海的关系作过一段妙论:“香港和上海是中国足球队的两个前锋,他们之间有竞争,看谁进球多,但不能互相取代,球踢得越好,中国经济就会越发达”,也可以把这话挪到珠三角。看广东地图,珠江口以北水域就像一把楔子,深深地插进陆地。顶端的肇庆、广州、佛山,西岸的江门、中山、珠海,东岸的惠州、东莞、深圳,加上一东一西扼守珠江口的香港和澳门,11座大大小小的城市刚好组成一个足球队,香港和广州就是“省队”的大前锋。凑巧的是,“9+2”也刚好等于“11”,在泛珠三角这个“国家队”中,香港和广东就是两个大前锋。珠三角基础很好,能否更上一层楼,就要看整个队的配合和妙传,以及能否抓得住历史的机会。
其实,观念上的障碍是无法实现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与联合的主要原因。这点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中反复得到印证,值得深刻反思。最典型的负面例证就是京津唐都市圈。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继而逐步形成城市群。按理说,它应该发展最好,因为在我国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其政策、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与京津比肩。但事实却刚好相反,在三大都市群中,它是最差的。究其原因,上海对于长三角、广州对于珠三角都产生了显著的“正拉动”效能,而京津对于环渤海则是“负拉动”,尤其是北京。京津各自为政,争当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规划上很少从地区发展的层面来审视城市发展,也无法以整体观念解决地区问题,甚至还没有从一个城市群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少许的带动功能也在双方的竞争与较量中日渐抵消。北京,象三国时期的曹操一样,挟天子号令诸侯,官架子大,瞧不起任何一个城市,也缺乏为周边地区服务的意识。其自身承担的功能“大而全”,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交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还有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其城市发展模式是摊煎饼式的向四周平铺,京津相距仅130公里,北京的七环已经到了廊坊,距离天津的三环已经不远。北京的这种负拉动,造成了天津的长时间的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2002年天津工业总产值3718亿元,超过北京,成为真正的北方制造业中心。而且,天津轿车制造业要比北京成熟得多,北京搞了十几年都不太成功,但最近老大哥还要与韩国现代握手合作上马汽车项目,而对天津小弟企盼的眼神和早就伸过来的手只管视而不见。天津也曾一度满怀希望想成为北京的港口和工业区,希望北京能腾出一些项目让给它,结果郎有情,妾无意。北京人开玩笑说,那只好把殡仪馆放到天津。有些北京学者还提出,要把河北的秦皇岛变为北京的一个区。这样做的后果是北京患上了“大城市病”,大塞车就是明证。此外,还结出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恶果。只有通过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共同繁荣。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它不应该是盲目竞争和不公平竞争,城市发展不是一场你赢我输的赛局,相反,在解决城市问题的过程中,彼此合作,可以共同制胜。
目前,世界城市都面临着提升功能和增强竞争力的挑战,都在寻求城市地区整体协调发展,通过汇集区域的整体力量来增强其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和控制能力。因此,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不可能通过单打独斗就获得成功,也不可能都去做龙头老大,都做“中心”,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还是要有甘愿做“小”做“妾”的心态,不能当将其境内的火车宽轨改窄的民国“山西王”阎锡山。
2、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统一规划
首先要找准珠三角城市群在广东、在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坐标,找到各自的功能定位,然后才谈得上怎样去发展。那么,珠三角城市群的总体空间结构与布局是怎样的呢?结合珠三角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分析,应是由多层次的轴带体系与中心体系组成的复合型、网络型的开放式城镇空间体系。具体地,可以沿广深和广珠高速公路构成的两轴呈“人”字型发展,簇拥两个中心城市香港(以国际功能为主)、广州(以区域功能为主),形成中部广佛肇组团、东部深莞惠组团、西部珠中江组团的三个都市圈,进而发展成为较成熟的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带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城市集团。
地处东西两岸的东江、西江是珠三角地理特征最为显著的自然水系,也是对城镇发展影响最大的江河,两江经珠江口入海,将珠三角城镇群自然分为地域特征差异明显的三大都市片区,并通过城市轻轨、地铁、高速公路相连,覆盖在“三小时都市圈”中,形成“成长金三角”:(1)中部广佛都市圈。佛山距广州仅25公里,两地实际上已连成一体,形成“1小时生活圈”。该圈以广州主城区、佛山主城区为组合型都市区的核心区,花都——白云、番禺、南沙、从化、增城、顺德、九江——龙江、高明、三水、南海高新、四会、高要等为外围组团,形成了明显的核心——外围圈层式都市片区组合空间结构。面积共11181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的37.5%;人口1233.7万 ,占 42%,城市化水平80.7%。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除了是广东省行政中心、华南文化中心、南方大商都外,还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础工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大珠三角科教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成为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2)东岸港深都市圈。以香港城区、深圳特区为区域主中心,以东莞主城区、惠州主城区为地区性中心,以前海、沙井、龙岗、龙华、虎门-长安、常平、惠阳-大亚湾、博罗、惠东等为主要节点,沿区域交通走廊轴带状扩张,形成典型的城镇连绵发展态势。深圳的发展捷径就是成为香港的副中心,形成深港同盟,成为港深都市圈。深圳应主要发挥“二传手”和制度创新的实验室作用,还可继续发展物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 下一篇文章:青海省互助县“教育反贫困”的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