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和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先进品种、技术和品牌的优势,不断引进台湾、东南亚以及国内外的资金和高新技术,积极推动琼台农业合作和交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运作经验。同时也要加大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实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和人才的培训力度,确保高效优质农业发展的领先性和连续性。而海南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尚未健全,大多数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出口标准,面临着国内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巨大压力。国际经验表明,其中许多事情让农民组织做比政府出面实施更有效率。 但是海南目前农民组织发育还比较滞后,从农产品行业协会来看,不仅数量少,仅有15个,而且绝大多数都由较高层次的政府部门主管,很难发挥其主动性和灵活性。 表4.4.1:2003年海南省农产品行业协会情况统计表 分类标准 分类型 数量(个) 比例(%) 按主管单位分 省农业厅主管 11 73.33 省林业局主管 2 13.33 省海洋与渔业厅主管 1 6.67 东方市农业局主管 1 6.67 数据来源:根据海南省农业厅农村经济管理处2004年提供的数据整理而成 因此,对经济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农民组织,海南要根据“放开、搞活”的方针,制订特殊的地方法规,放宽准入门槛,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使其蓬勃发展。要避免将农民组织办成官本位和行政化的组织。 同时,还要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改善农村治理结构。使村委会成为能够真正代表农民意志的机构。可以考虑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都由农民选举产生。或者先选举出村委会主任,如果是党员,可以直接确认为村党支部书记。如果不是党员,可以考虑培养其入党,然后做党支部书记。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逐步实现在乡镇基层政府采取直接选举。 另外,对待已经出现的农民维权组织,要谨慎对待,妥善化解矛盾,逐步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 4.5推进打破二元制度的结构性改革 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要在政府改革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系统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4.5.1 加快农业税制改革 按照中央的部署,完成在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防止基层政府用变相的手段加重农民负担,政府要明确改革日程,给农民一个稳定而良好的预期。当前海南农业税制改革应当考虑配套改革,必须解决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减免之后基层政权的运转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省级财政给县(市)、乡镇政府以一定的财政转移支付补贴,确保其能够维持正常而必要的支出,另一方面要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尤其是精简乡镇政府。把农业税制改革与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型政府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4.5.2 建设公共财政制度 财政是公共财政,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财政,现阶段财政应当逐步向“三农”倾斜。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财政资源基本上用于了城市。这造成了海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全省1/3的水利设施属小型水利,分布不均,老化损坏严重,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主要河流缺乏控制性防洪枢纽工程。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6.7%。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建立一个公共财政制度来解决。一、要改变基层政权事权多、财权小的状况。要逐步将财权下移,使基层政权的财权和事权相配。二、要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强化人大的权力,使各项支出通过人大的审议、批准和监督。三、要逐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倾斜。财政支出要考虑效率和公平并重。四、要使财政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分开,增强财政资金运用的透明度。五、在乡镇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将乡镇政府变成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由县级财政维持起财政支出。六、税费改革之后,村委会可以支配的资金要大量减少,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容易使农村公益事业荒废。因此,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决定向村民征收必要费用,以维持农村基本的公益事业。 4.5.3 建立农村开发的金融支持系统 2003年6月23日,我国与泰国政府签订协议,决定自本年10月1日起,对188种蔬菜和水果产品实行零关税,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工作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在农业方面,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内地农产品的大量输出,但对海南来说,将面临实实在在的挑战。东南亚国家光热条件很优越,劳动力价格更低,一年365天皆可进行农业生产,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价格上都极具竞争力。尤其是那里的热带水果产业,品种丰富、物美价廉,很多品种能够全年供货。海南与东盟各国农业上的“同质化”倾向最为明显,今后受到的冲击无疑也将最为直接和激烈。 海南要应对这个挑战,必须发展精品果业。而这又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需要更为先进的高科技,需要更为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与目前海南农户分散经营、实力单薄有很大的矛盾。但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海南并没有一个热带精品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系统。因此,海南必须打破金融重城市而轻农村的倾向。可以因地制宜,针对热带农业和旅游业开发,建立政策性银行。或者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发展民营银行,比全国其它地方先走一步。可以吸引外部金融资本的进入,为未来海南农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民贷款担保机制,打通小农经济的融资通道。 4.5.4 改革农村教育制度 与全国相比,海南的教育水平处于非常落后的地位。尤其是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地方基本的校舍建设都难以保障,中小学的辍学率还比较高。海南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农村人口教育决定着海南未来的人口素质,决定着城乡协调发展未来的大格局。 第一,必须逐年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海南目前已经宣布从2005-2007年省级财政每年至少增加1个亿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教育发展。但还要进一步确保使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的支出稳定化、制度化。 第二,要避免农村教师的流失,吸引人才,必须逐步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这项制度要加快落实,以稳定农村教育队伍。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海口等较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情况如不加快改变,城乡教育差距仍将继续扩大。 第三,必须实行严格的教育收费管理制度。要严格制订教育收费标准,实行教育收费价格听证制度,让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教育收费协商对话中来。做到收费公平、合理、透明,政府监管严格、群众监督有效的教育收费制度。要实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免杂费、书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待遇等。 第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改革政府垄断的教育体制。允许民间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逐步实现教育资金筹集多元化。除了鼓励企业、岛内个人办基础教育外,还应特别重视利用在东南亚一带的海南籍侨民的力量办学。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要注重教育布局调整,合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4.5.5 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去年的SARS危机表明,以人为本、投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海南的整体环境要改善,必须建成一个“健康岛”。但是在医疗卫生方面,价格在全国是偏高的,城市居民看病难,农村居民看病更难。当前我国推进的新型合作医疗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农民的意愿,完全是通过专家设计并自上而下推行,因此出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海南要更多地从本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新路。 一是要抓住农村医疗卫生体制反映出的突出矛盾,建立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使公共医疗卫生体现对最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