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风险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最关心的主要问题,政府仅仅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就能使社会新增投资的几率提高30%以上。海南投资环境的问题,就是一个投资风险的政策问题。政府过多地干预微观经济,企业家难以有一个好的预期。海南本地人投资非常有限,但外地人在海南投资之后不断遇到挫折,许多人血本无归。目前政府还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想法是积极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政府现行体制,提高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海南以往发展的教训已经表明:靠一时的热情,无论吸引来多少投资,软环境不好,这些投资最终还会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去年以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目前在学术界和许多高层官员中已经形成了共识。海南经济特区可以在这个方面先行一步。 (1)改变“官本位”为“企业本位”和“公民本位”,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绩观。海南财政主要是“吃饭财政”,政府能够自己进行投资的余地不大,可以说海南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发展。政府也只有通过有效的公共服务才能够保持快速发展。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海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必须明确,政府职能的本质是服务,政府管理也是服务。政府不应当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而是要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海南要根据政府应当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新的考核机制。 (2)实现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以目前我国推出的投资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入转换政府职能。新的投资体制对民间资本投资放宽了门槛,变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但是并未明确规定核准制和备案制的细节,在执行中很可能以名义上的核准制和备案制变相审批。海南可以在这个方面彻底进行改革。比如和美国一样,企业申请备案如果超过一个星期政府还没有答复,企业可以视同政府已经同意。总的来说,海南要制订更严格的制度,将政府约束在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轨道上来。 (3)继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今年海南物价全国涨幅全国第二,就具体的日常开支来比较,北京的物价也远远低于海口。根据海南新闻系统的调查1,在海口的农贸市场,瘦肉卖到了每斤9元,排骨每斤13元,而北京的卖价则分别为每斤5元和7元。居民用电海口每度0.8至1元,如果小区物业代收,每度电甚至超过1元;北京居民用电每度0.4元,还不允许小区物业代收加价。2003年,北京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3至1.5万元人民币,海南人均GDP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更少。这种情况将使海南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持续恶化。许多人认为,海口的房地产升值有限,如此高的生活成本怎么能够吸引外地人购房呢?更令人担忧的是,居高不下的物价使劳动力成本难以降低,打工者也很难会选择到海南发展。许多专家指出,海南还要成为全国的菜篮子,本地人吃菜价格就这么贵,怎么可能呢? 事实上,海南的物价问题与有关政府部门过多地干预流通领域有关。政府部门助长了流通环节少数企业垄断经营,使其它经营者很难进入。这些企业一方面压低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抬高批发价格。农民和消费者都受到盘剥。如果外地商品能够顺畅地进入海南市场,物价也不会如此高。即使在外地商品输入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也存在着助长垄断经营的倾向。 人们普遍认为,海南缺乏“人气”,这是海南经济发展的致命缺陷。工作机会不多,收入不高,还要支付如此高的生活成本,哪里会有什么人气呢?纵有一些旅游者,也只是匆匆过客。知道海南许多商家“宰客”,也很难在本地购买多少物品。 反过来看,如果海南能够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放开市场、严厉打击垄断行为。和内地一样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加上海南优美的自然环境,移居海南的人就会大幅度攀升。在这种情况下,海南的产业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才能够有长足的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海南目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完善市场体系: 第一、建立严格的制度,约束政府部门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取消过多的审批权限,为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积极创造条件。 第二、采取严格的反垄断措施,给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三、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从海南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海南市场与全国市场的对接。 第四、加快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从初级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到期货市场,以及包括市场信息体系在内的市场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及时地提供全面、准确的供求信息。 第五、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坑害消费者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第六、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实现农产品供求的有效对接。 (4)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省级到乡镇,都要逐步推进。这涉及部门协调和利益调整,目前依靠海南省发展改革厅很难推行下去。可以通过设立由省委书记或者省长牵头的改革领导小组来谋划和推动。 4.3 建立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的土地产权制度 实质性地推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以工补农”的时代,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现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资产没有农民的份。现在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问的是,农民有什么,国家能够给农民什么?农民是赤手空拳、一没有文化、二没有地位、三没有资金创业。而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征地的收益流向了各级政府和开发商的腰包。海南土地纠纷已经恶化了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防止农民既失去土地也得不到社会保障的情况发生。因此,海南必须对土地产权做出新的安排,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 (1)完善征地制度。我国农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程序是先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国家统一征用,然后再给开发商或厂商使用。在征地环节可以建立规范的制度,一要给农民合理的补偿;二是土地经营过程中的增值部分应当为设置专项基金管理,主要用在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事项的支出上。城市国有企业变卖资产可以用来为城市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增值用在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是合情合理的。根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对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调查,极少的专家认为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合理的。但是许多专家指出土地私有化方案更不可行,因为没有考虑到在我国土地是农民的一种保障,而且宪法也规定了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修改宪法的成本很高。综合考虑,最好是国家统筹安排以征地收益安排农民社会保障。 (2)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主要是让农民可以用土地使用权做抵押取得贷款融资,解决农民创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发展民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当地农民占据天时、地利优势,但是海南农民多数无法获得创业资金,许多农民有很好的创业方案都无法实现。而且,如果按照法理上说,如果土地仍然是债权性质的话,单个的农民也无法用土地来入股,因为不是自己的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民的手脚,也与中央提出的“放开、搞活”方针相背离。 4.4 建立规范的农民组织制度 要在乡村治理结构中根据农民的诉求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民组织发展。农民组织,尤其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对保护农民权益,对海南农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当前必须认真对待,并且迅速拿出对策的关键问题。 海南热带农产品要面临与东盟国家的竞争,从国际惯例看,通过农民组织参与谈判与合作是保护本地区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海南热带农业的出路在于继续加大开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