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中国经济
   经济改革的“瓶颈”——国有企业改革      ★★★ 【字体: 】  
经济改革的“瓶颈”——国有企业改革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30 15:41:16   点击数:[]    

及的金融机构(含网点)共有870个,总的存款余额(账内外)64.37亿
元,总的贷款余额(账内外)71亿多元。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64.37亿元存款,该
市可用的信贷资金只有48.3亿元,而实际贷款余额为71亿元,存贷比例失调,各家银行
为弥补逆差,主要靠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平衡,超负荷经营十分严重。
这次调查对“三项贷款”的分析表明,“三项贷款”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实际上能按
时、安全还回来的贷款所剩无几。整个银行系统的经营效益并不比国有企业好多少,调查显
示,该市银行1995年亏损3.5亿元,1996年上半年的亏损数字是2.86亿元,其中国有商
银行亏损2.44亿元,占85.35%。1995年,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年收息率为
28.69%,1996年上半年下降到18.64%,银行的经营举步维艰。贷款回流率和信贷资金
用转卒下降,减少了可用资金,使银行的资金运作更加困难。大量银行信贷资金的沉淀,削
弱了银行的应急偿付能力,一旦触发挤提存款风潮,就会由于难以确保提现而触发支付危
机,进而导致金融风波。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广东除广州、深圳之外,大多数地方的银行
营不尽如人意,潜在的金融危险是存在的。广东在全国的银行中还算是实力雄厚者,其它省
银行状况只会比广东更差。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1996年7月15日透露,我国国有银行逾期贷款和到期还不了
的贷款,大约占20%的比例。其中12%是逾期贷款,6%是企业逾期三年但企业并没有破产
的贷款,2%是企业开始破产的那部分贷款。戴相龙估计,目前我国银行呆账比例大约在3
%到4%,为此,央行每年从贷款中提取1%的呆账准备冲销,1995年冲销了200多亿元,
1996年可能会更多一些。据《中华工商时报》1996年11月7日登载的一条消息,某省人民
银行一项调查结果使人触目惊心:该省三年累计破产企业479家,破产时资产总额22.7亿
元,而积欠银行贷款本息高达26.6亿元,银行信贷资产面临极大风险。而另一份调查也指
出企业“破”银行“产”的潜在可能性:某地到1996年6月末,正式破产了54户企业,资
产总额达2.212亿元,而负债总额却高达4.941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23%,已严重
资不抵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破产企业积欠银行贷款本息3.8315亿元,是破产企业资产
总额的1.73倍。在已清偿完毕的42户企业中,银行所得微乎其微,清偿率只有3.3%。
照此推算,全部企业清偿完毕的诸,银行也只能得到1265万元的清偿,将有3.705亿元的
信贷资产付诸东流。除此之外,银行资金大量被亏损企业无偿占用,非国有企业和其它资金
需求者贷款的条件更加恶化,它们为取得贷款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其发展更困难。
广东某市对金融机构的调查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三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逾期贷款、呆账贷款、呆滞贷款)
  50%
60%
70%

贷款回流率(收回贷款与发放贷款之比
    73%
 
信贷资金周转率
0.82次
0.75次
0.53次


这种银行和企业机制的悻论反应,导致银行的严重亏损。欠债还钱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
法则,但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根本不遵守这一游戏规则,日积月累,不但使整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付出高昂代价,还给中国金融系统深种祸根。据公布的有关资料,我国
银行的自有资产仅占全部资产的7.02%左右,负债率高达90%以上。而到了1996年底,
银行的自有资产已下降到3%左右,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统计表明,到1995年底,中国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约占5万多亿银行贷款的60%。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债务因果链:国有企
业欠银行银行欠存款人(主要是个人储蓄者)。有人主张将银行债务变成股权,这个主意
之糟糕,就在于设计者没有想到这一提议无异于饮鸩止渴。企业因债务负担过重导致生产经
营困难甚至影响生存,这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受高债率困扰的企业,其发生困难的根子
往往不是债务本身,而是投入的产出率大低;不是被银行抽走的利润大多,而是自身产生的
利润太少。有材料显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己下降到3%以下,大大低于银行
贷款利率。1996年上半年,国家计委对上海6匕京等八省市25s6家企业亏损原因的调查显
示,造成企业亏损的宏观管理因素占9.2%,政策性因素为9.09%,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
因素则占81.7%。对这种效益低下、盈利能力太差的企业,用非经济手段实行“债权改股
务。有的经济学者已提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划出1/4到1/5的
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然后转换成养老基金,按照基金法的规定进行长期投资,同时对
于全国国有企业职工统一按照工龄设立个人保险账户,这个想法有一定道理,至少能部分偿
还企业欠职工的历史债务,有关方面和理论界应从政治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出发,认真研究
一下这个问题。计划经济体制积累的庞大遗产,企业职工理所当然应有自己的份额。
毫无疑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瓶颈”,如何通过这个“瓶
颈”,处理好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份庞大遗产,既关系到社会公正,又是社会安定所系,而且
也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对银行的负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其实早已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这一点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的看法为证:“对中国来
说,比人民币自由兑换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直接影响到宏观
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发育,而宏观调控的好坏和资本市场发育的程度是一个国家能否实行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决定因素。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目前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
力还比较强,还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较好的社会环境,失去这一时机,留下的遗憾将无法
弥补。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买方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经济行为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文章: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经济改革的“瓶颈”——国有企业改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经济改革的“瓶颈”——国有企业改革”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 ››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 ››继续深化对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 ››浅谈M证券公司薪酬体系的完善策略
  • ››高技术企业价值产生的实证分析
  • ››论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的策...
  • ››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产生的...
  • ››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解析
  • ››经济改革的“瓶颈”——国有企业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