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 基诺族作为 中国 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 经济 形式是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 狩猎为辅的初级农业。在这种经济形态中,经济与 社会 是嵌合在一起的,经济活动与 教育 、 宗教、歌舞等形式不分彼此;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依据的是互助,互惠互利原则。然而经 过人民公社化,特别是经过山地、林地制度改革和引入市场经济之后,基诺族的经济和社会 文化的嵌合关系被打破,经济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不再同步。基诺族的经济形态由互惠经济 转变为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出现基诺族传统文化的快速变异。 关键词:基诺族;经济形态变迁;嵌合 Abstract: The Jinuo, one of China’s mountainous ethnic groups, enjoyed a tradit ional economic pattern mostly dependent on the primary slash-and burn farming to gether with food forage and hunting activities. In this situation, economy, embe dded with the society, was combin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education, religion, and dancing. People followed a principle of mutual assistance and benefit. Later , the embed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social culture of the Jinuo people had been totally broken since the practice of the people’s commune, especially the refor m of hillside field and forest system,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 y. The Jinuo’s economy, asynchronous with its social change, has turned from a mutually-benefited one into the one oriented to the market. During this cours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Jinuo has taken on radical changes. Key words: the Jinuo people;the change of economic pattern;emb edment 今天,当我们用经济人类学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各个民族的经济形态的演变情况时,不由 得想到了经济人类学家卡尔•博兰尼,他认为就社会与经济的关系而言,社会是首要性与支 配性的。在他看来,在十九世纪之前,人类的经济是附属于其社会关系之下的,经济对社会 而言,是一种“嵌入”的经济,也就是说经济是镶嵌于社会体制之中的。博兰尼认为,虽然 没有一个社会不依靠一定的经济制度而存在,“但是在我们这个 时代 之前没有一个时代的经 济是受 市场的控制(即使是大体上)而存在的……事实却是:在交易上图利从没有在人类经济上占 过如此重要的地位。虽然市场的制度从石器时代后期就已普遍出现,但它在经济生活中的角 色只不过是从属性的。”①然而到了十九世纪,社会成了市场社会,市场经济不再是“嵌 入”社会,而是相反,市场宰制了社会。 具体到中国的情况,我们知道九十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 日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了。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经 济形态处于自给自足或者是处于互惠经济中的各个民族,他们在从传统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 演变的过程中,其变迁的实质是如何的,这种变迁与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的 ,是值得从事民族经济 研究 的学者关注的,因为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民族经济变 迁与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本文即是 应用 博兰尼的 理论 来 分析 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之一 的基诺族②的经济演变情况,从而来探讨在此过程中基诺族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关 系。 一、基诺族的传统经济形式③ 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诺族的经济生产,实行村社土地公共所有制,处于以刀耕火种的 山地农业为主,以狩猎、采集等为辅的经济状态。 1.刀耕火种山地农业 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和散居的地区全部是山地,没有成片的坝区。农业生产全部在开垦 的山地上进行,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刀 耕火种是山地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法 。通常在春节后或上一年底开始砍树,待被 砍倒的树木晒干后便焚烧,烧后的草木灰布满地面成天然肥料,有的厚达一二寸,此后稍事 平整即行播种。耕地采用轮种制,轮作时间有一定年限,一般为烧一次荒种一年,少数种二 年,然后丢荒。 2.狩猎 在基诺族的传统经济中,狩猎是基诺族男子的主要副业,也是基诺族获得肉食来源的一 项重要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基诺山原始森林里动物繁多,基诺族人传统狩 猎对象大致可分为兽、鸟、鼠三大类。他们常用的狩猎工具是:外地买来的火药枪,自制的 弩,用棕绳搓成的支在鸟类通过的地方的扣子,设在野兽常走 的路上的弯弓,打马鹿、麂子、野猪、野牛、老熊等的毒箭和跳枪。基诺族打猎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村社组织的集体打猎。第二种打猎的形式是几户联合起来打,即谁家发现较大的野 兽踪迹,便约几户一起去打。第三种形式是个人发现后自己去打。 3.采集 采集是基诺族女子的主要副业。基诺人经常性的副食蔬菜靠采集,于是妇女们在农业劳动中 必 背一个大背箩,以装随时采集到的各种野菜、竹笋、菌子等。大多数采集物现采现吃,有的 需经过加工,存放着以备常年食用。在湿热带森林中植物繁多,可以采集食用的野菜类有: 耳朵菜、青树的果与嫩叶、梨板菜、马蹄根、芥菜、薄荷、鱼腥草、野豌豆、刺五加、香椿 、大刀豆、麻根、橄榄皮等。竹笋类有:甜竹笋、若竹笋、毛竹笋、麻金竹笋、大泡竹笋、 斑竹笋、金竹笋等。竹笋可以鲜吃,也可以经过泡、晾、烫、腌、压、浸等加工后贮存起来 , 常年备用。菌类有:木耳、鸡枞、牛舌菌、奶浆菌、大红菌、辣菌、白参等。菌类多数随采 随食,但如木耳、鸡棕、白参等亦可晒干贮存,常年食用。果类有:芒果、毛荔枝、青果、 涩梨等。此外还有人工培植的香蕉、芭蕉、黄果、桔子、泡果、番木瓜等水果。块根类有: 青山药、绿山药、硬壳山药、黄山药、四菱、蘑芋、芭蕉根、滕萝卜等。虫类有:蝉、蚂蚁 、蝌蚪、蟋蟀、酸蜂、蜂蛹等。 4.传统经济形态存在的条件 基诺族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高原山地农业自成体系,其存在的条件主要为 :(1)生产的组织形式即氏族长老制。长老集团发挥着维护氏族土地制度、组织实施刀耕 火种生产等重要职能;(2)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以氏族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占有形式; (3)刀耕火种的生态基础,足够面积的至少被规划为十三大片的林地,以资轮歇耕种;(4 )足够多的森林为狩猎和采集各种动植物提供可能;(5)与刀耕火种各阶段和环节相联系 的符号体系和农耕礼仪,起到对传统知识的强化和传承作用。 二、基诺族经济形态的变迁 1.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 传统上,基诺族村民的经济生产是以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生计经 济形式。后来受傣族 影响 ,到四十年代开始开挖小块的水田,出现一定的水稻种植。特别是 到人民公社化时期,农业学大寨,又改造了一些梯田,开挖了一部分水田,水田农业成为人 们生产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水田改造破坏了大量森林,但传统的生产方式在人们的生产中 仍占主导地位。这种生产形式基本解决了村民的温饱 问题 。1982年和1983年基诺山分别实施 “林业三定”“林业三定”即划定山林权属、划定社员自留地、确定林业生产责 任制。和“两山一地”“两山一地”即责任山、自留山和轮歇地划分到户 。政策,基诺族土地集体所有制被打破,山地、林地、水田等 逐渐承包到户。同时当地政府提出了“以林为主,在粮食自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多种经 营,综合 发展 ”杜玉亭:《基诺族识别四十年回识——中国民族识别的宏观思考 》 ,载《云南社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