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渐进开展的渐进-制度观”的改革路径。
这些看法应该视为与“华盛顿共识”所不同的“新共识”。认识国际学界对转型的“新共识”的意义在于,它表明:国际学界和更多的人对于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转型”及其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来自于实践的理论认识,为今后各国的转型提出可以汲取的经验与教训。
小结
这里还应看到,俄罗斯前10年转型的失败,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的结局。其中,来自叶利钦个人因素及政府频繁易人、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与干扰所导致的政局动荡等,也是造成俄罗斯经济转轨失败、经济萧条和长期停滞的要因。自从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逐渐摆脱叶利钦时代以新自由主义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开始探索建立市场制度与加快经济增长的新途径。俄罗斯前期转型的实践,使普京政府认识到特别重要的二点:第一,在宏观经济方面必须加强政府力量,尽管这一“坚定信念使他与‘华盛顿共识’发生了矛盾,但是在最近的五年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经认识到政府能力建设的必要性”;第二,“为了让微观经济高效率地运行,他要通过改善资本主义所必需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来解决微观经济中一些长期性问题”。16俄罗斯转型的实践证明,创建市场经济制度比当年所想象的要艰巨得多,时间要长得多。因此,普京政府转而实施务实而有效的经济政策。
与俄罗斯经济社会转型的前10年相比,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在国际上获得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因此,我们应该汲取俄罗斯等国在转型政策及其失误、甚至导致转型前10年的失败的教训,对于“新自由主义”及其负面影响应该予以警惕,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与发展道路。 注释:
1. 所谓“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精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制定的、旨在克服一些拉美国家80年代危机的一整套政策建议,它提出包括创造蓬勃发展的私营部门、 做出经济结构调整、出售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等项措施。 在1990年初,“华盛顿共识”曾经颇受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少数经济学家的推崇。
2 ,热若尔.罗兰指出, “华盛顿共识的鼓吹者强烈支持的一些政策,导致若干领域出现了重大的意外和没有得到预期到的结果,自由化之后的产量下降就是这种情况。这是出乎意料的;另一个意外结果是俄罗斯和捷克共和国的大规模私有化之后的资产被侵吞。在坏的一方面,还有黑手党的发展,以及隐形经济规模的巨大增加,以及大型企业对纳税的抵制。”这说明,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 来自华盛顿共识的政策, 乃是导致一些国家 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新俄罗斯人”这一概念产生之处,曾将其等同于新阶级和与“旧人”相区别的新型的人,并将其描述为新经济关系的代表,但是这一看法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对。参见李景阳:《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第75-76页。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4,参见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异议》(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2002, 以及《美国展望》杂 志。
5,热若尔. 罗兰现就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教授,国际著名的转型与经济学问题专家。见《转型与经济学:政治、市场与企业》一文,他在文章中谈到“华盛顿共识”与转型经济的看法。《比较》杂志2003年第3期。
6,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与市场经济中的实物经济(Real Economy)相对应,西方学界对于俄罗斯过渡时期所出现的虚拟经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7,见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第39页,《比较》杂志2003年第3期。
8 ,[俄]弗· 利西奇金:《“私有化证券”疗法》,见俄罗斯《论坛报》1998年10月5日。
9 ,Janas Kornai, “Ten Years of Transition: Lessons drawn, New Issues Discussed During World Bank
Conference in Washington”. The World Bank Group, ABCDE, Apr 18-20, 2000. 科尔奈在其著作《迈向自由市场经济之路》一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主张采取激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http://www.worldbank.org/transitionnewsletter/marapr00/pgs3-5.htm
10 ,[英]彼得. 高恩:《华盛顿的全球赌博》第26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关于争论的论述参见Gerard Roland, “转型与经济学:政治、市场与企业》,MIT,2000;关于相反的观概述参见Marek Dabrowski, Stanislaw Gomulka:“改革向何处去对斯蒂格利茨的批判”(CASE Working Paper,2000)华沙: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世界经济展望》2000年10月:《聚焦转型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第76页。
13,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经济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学说发展史上,它与现代国家干预学说 的地位此消彼长。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自由主义曾占据主流地位; 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起,国家干预学说即凯恩斯主义占据主流地位,到20世纪70-8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出现普遍的滞涨和经济危机,经济自由主义再次形成为一种主流派别,其理论与政策与古典自由主义大同小异,故称“新自由主义”。
14 ,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华盛顿举行了一个关于80年代以来在一些拉美国家所实施的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的会议,该所前任所长约翰. 威廉姆逊总结和归纳了拉美国家所应采纳的10个方面的措施。见John Williamson,“ What Should The Would Bank Think About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Vol. 15, no.2, (August 2000). PP 251-264 。
15,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论10年转轨》,选自美国《新闻周刊》1999.12 原刊,中经网。他最先于1998年在世界经济发展年会上(赫尔辛基)以及1999年世界银行年会上(华盛顿)提出, 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模式不适用于转型经济,因为转型过程与实践要比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新自由主义更加复杂;他还认为,俄罗斯忽视了许多成功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要条件,如:政治体制状况与国家调节;传统、心理、文化与社会道德;“组织和信息资本”;竞争环境的建立;政府对银行和货币系统的监督等。
16 ,[英]卡瑟琳. 丹克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第261页。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版。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