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产 业 集 群 与 投 资 环 境      ★★★ 【字体: 】  
产 业 集 群 与 投 资 环 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6:41   点击数:[]    

竞争理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8年发表了“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效益和柔韧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它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难以达到的。 
产业集群除了通过提升集群内企业竞争力,增强内部企业粘附力和成长力、集群外企业吸引力改善投资环境之外,还通过降低企业进入门槛真正改善了投资环境。波特认为:“在内部的交会点上,产业簇群的发展通常特别激烈。在暴风眼中,来自不同领域的洞察力、技能和技术汇集在一起,激发出新的事业。多重交会的产业簇群出现后,回进一步降低进入障碍,因为潜在的加入者和扩散效应来自好几个方向,多元化的学习也刺激创新。”(《竞争论》第257页)另外,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触发自我强化过程,成立新公司也是产业集群改善投资环境的具体体现。波特认为:“在一个健全的产业簇群中,企业树木达到最初的关键多数时,会触发自我强化的过程。在其中,专业化供应商开始萌芽,信息积累,本地机构发展出培训、研发、基础设施和适当的法规。而产业簇群的面貌愈来愈清楚,也在同步成长。企业家看到潜在的市场机会,而且进入障碍也在降低,因而成立新公司。(《竞争论》第257页)最后,产业集群的发展加速了本地机构的培训、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备的法规建设,更重要的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频繁交易更容易培育出一个良性、规范、健全的市场体系。而这些对于企业的设立、组织经营、扩张等都至关重要,也集群外企业无法与之比拟的。这些是从整体上改善了地方投资环境。
中国东南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分析
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现在还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如浙江宁波、温州地区(服装行业)、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家用电器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行业)和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行业)等。所以以下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实证考察来总结发展产业集群的规律,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浙江省。从全国来看,浙江的产业集群程度是最高的。据初步统计,1999年,浙江省特色工业总产值约达4300亿元,占全省全部工业的65%,部分乡镇甚至达到80%以上。“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已成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全省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306个,平均每个区域8.7亿元。涌现出了诸如温州的鹿城服装、鳌江鞋业、乐清电工电器,台州的模具,绍兴的纺织,海宁的中国皮都、经编等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工业园区。

浙江产业集群概况
产业集群名称 所在地理区域 企业数(家) 产出(亿) 统计年 度 备注
市 县(市)区 镇 
五金机械 金华 永 康 6500 108.5 1997 (1)
低压电器 温州 乐 清 柳市 1080 64 1996 (2)
皮革皮件 嘉兴 海 宁 4000 72 1999 (3)
纺织印染 绍兴 绍 兴 柯桥 1180 307 1996 (2)
领 带 绍兴 嵊 州 1165 33.1 2000 (4)
袜 子 绍兴 诸 暨 8498 83.7 2000 (4)
鞋 业 温州 鹿 城 905 60 2000 (5)
服 装 宁波 1275 8.8亿件 1996 (1)

资料来源:(1)《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研究》第150页;(2)《小企业集群研究》第59页;(3)《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研究》第170页;(4)《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2001)第133页;(5)《鹿城文史资料》第13辑第117页。

上海:如今几大产业集群已成上海经济版图最鲜亮的底色。在北面,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宝钢与上钢联合重组,使200来家从冶炼、轧钢到各式管、线型材的产、销,非钢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聚集在以宝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链上,形成60多亿元的年纯利。 在南面,多元投资的上海化工区围海造地,先期形成10平方公里区域面向全球招标, BP、 BASF、 BAYER三大国际化工巨头同时落户。一个北连金山石化、南接吴泾化工、生态和谐的世界级化工产业带雏形已傲立于昔日荒芜的滩头。在东南,已形成国内微电子生产线最密集区。中央和上海两级政府数十亿元的投资带动了数十倍于国资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先进技术与一流人才的进入。在英特尔、IBM等国际巨头编织的IT产业群落里,近2000家IT企业的上中下游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往日浦东的繁华只限于黄浦江畔,而今不断东扩。 在西北,上海汽车城雄姿英发。国内唯一的轿车试验场、汽车测试中心崛起于此,汽车学院和F1赛场兴建于此,整车与零部件厂商云集于此。
   广东省产业集群集中的行业有玩具、食品、服装、电子、家电以及陶瓷等。有代表性的如中山的灯饰;佛山的陶瓷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汽车工业一体化时代大潮的冲击,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汽车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短短4年间,广州市花都区——一个容易被人们联想起“盛产鲜花和农副产品”的都市郊区,以市场经济为动力,不断地演绎业界传奇,在珠三角经济版图上,迅速聚集了众多的汽车及相关企业。
江苏省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已经成形的产业集群有110个,集群企业数46571个,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5320亿元。产业集群不仅有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建材、电器、轻工等传统产业,也有IT、环保、花木园艺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几乎在各个县市都有分布,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形成了一批集群名牌。江苏的产业集群中纺织占有重要地位。
福建省已形成了几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群凸显,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汽车产业群和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省机械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三是石化行业运行质量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一个龙头、两条链、两个基地(集群)的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四是冶金行业已形成从矿山采选到冶炼压延加工、辅助材料、冶金机修及科研院所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链、群。五是逐步形成纺织、服装、化纤、鞋业等产业链,以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集群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看,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现象主要出现在轻纺、电子信息、汽车和石化等产业。 二、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规律
按照波特的理论,产业集群的产生可能有多种情况:(1)早期企业的形成,一个很明显的动机是像专业化技能、大学的研究专长、有效率的具体地点、特别的或适当的基础设施等生产因素,不但充分而且容易取得。(2)产业集群也可能从不寻常、精明或严苛的本地需求中产生。(3)原有的供应商产业、相关产业或完整的相关产业簇群,也可能是新产业集群的种子。(4)新产业集群也可能因一两家创新能力强的厂商,刺激其他簇群的发展而出现。(5)对产业簇群诞生而言,机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早期出现的企业,通常与当地有利的状况无关,而是反映出创业的行动。
波特对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例得出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产业集群的产生有其特点:(1)民间自发形成的产业: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和福建分布着众多民间自发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具有较强的活力,尤其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乡镇企业集群最为突出。这类集群以私营企业、家庭工业为主,集制造、营销和配套服务为一体。虽然这些企业单个规模都较小,但集聚成群大大提高了它们的竞争力。如温州的低压电器、打火机和鞋业响誉世界,产品占据世界总产量的近三成。(2)外商直接投资驱动的外向型加工产业集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出现了众多一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特色的外向型加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漫谈以瓶颈与冗余判据制定鼓励就业政策

  • 下一篇文章:浅析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三次重要对话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产 业 集 群 与 投 资 环 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产 业 集 群 与 投 资 环 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产业集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
  • ››产业结构调整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
  • ››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
  • ››产业开放促进产业发展
  • ››产业组织中的竞争与合作
  • ››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改革与西部经...
  • ››产业结构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分...
  • ››产业化——羊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 ››产业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