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 【字体: 】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41:2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 , 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国家要想谋得最大利益 , 就必须提高其国内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加入 WTO 后 , 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 农业的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相关理论与实践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早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一些著名学者、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和企业分别从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基础、评价方法和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关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国际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主要包括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及新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 教授。 他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 形成了经典的结构一一行为 

  一一效果 (SCP) 模式 , 即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以及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 , 波特教授发表了其著名的竞争三部曲 : 《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不同产业环境下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以及企业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 产 ( 企 ) 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决定因素 , 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决定及其对产 ( 企 ) 业竞争力的支持作用 , 并构建了著名的菱形模型 ( 又称 “钻石模型”), 为企业竞争力分析提供了实践方法。 

  波特教授认为 , 有五种力量驱动企业竞争 , 即供方侃价能力、需方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 , 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围绕三种基本战略 , 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来组织资源和进行生产。在进行产 ( 企 ) 业竞争力分析时 , 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法和菱形模型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认为 ,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创造价值 , 通过对各个环节价值增值 , 纵向与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环节本身的价值 , 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异 , 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于在价值链上的差异。 波特教授的菱形模型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来分析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相关因素并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以及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和不足。菱形模型的六要素包括市场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 ( 产业链 ) 、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 政府、机会 , 除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这一要素属于企业内部条件 ( 竞争力研究的微观基础 ) 外 , 其他五个要素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 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决定条件 , 各个要素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相互促进。 

  与波特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 ,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汉默尔 (Gary Hamel) 、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 、斯多克 (George Stalk) 、伊万斯 (Philip Evans) 等人从企业内部出发 , 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的特有能力 , 这种特有能力被称为“核心竞争力”。汉默尔和普拉哈拉德 1990 年把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 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把这种核心能力描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别的产品、知识、 技能和技术优势。与此同时 , 斯多克和伊万斯提出了“整体能力观”理论 , 他们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来源于企业经营中某方面个别的单个的优势 , 而是来源于企业内部所有成员的集体知识与技能以及在企业运行中的相互合作和对各种个别优势的有效整合。也就是说 , 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为代表的“核心能力观”强调企业内部个别的关键优势 , 而以斯多克和伊万斯代表的“整体能力观”则强调企业的整体优势 , 但他们都认为企业的短期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和性能的差异性 , 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靠企业的成本优势和时间优势 , 而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以及成本优势和时间优势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这种特有能力来实现的。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 资源学派的出现克服了结构学派和能力学派单独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片面性分析的缺陷 , 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资源差异 , 即资源差异一一战略差异一一竞争力差异一一不同绩效。 1984 年 , 沃纳菲尔特在《公司资源学说》一文中提出 , 同外部环境相比 , 公司内部资源对公司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其他各种优势资源的积累保持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彼得瑞夫 (Peteraf) 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对资源理论进行了动态分析 , 他认为竞争战略是随着资源差异的变化而改变的 , 他列出了四种类型的竞争战略 , 即资源异质性竞争战略、事前控制战略、不完全流动战略和事后控制战略 , 通过发展组织资源和战略的不完全模仿能力和不完全替代能力来保持其长期竞争优势。 

  上述三大流派对竞争力的研究都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 , 即假设产( 企 ) 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而非剧烈变化的环境中 , 对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内产 ( 企 ) 业内部拥有的资源与条件进行分析 , 从而寻找出竞争优势的源泉。 20 世纪 90 年代后 ,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变革的突飞猛进 , 许多学者认为产 ( 企 ) 业所处的环境由过去的相对稳定演化为充满不确定性。因此 , 他们对竞争力展开了动态研究。 80 年代后期 , 艾特金森(Altkinsin) 提出的柔性组织概念 , 提斯 (Teece)1997 年提出的动态能力观点以及布朗 (Brown ,S.L) 与艾森哈特 (Eisenhardt ,K.M.)1998 年提出的边缘竞争战略 , 都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他们认为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这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 , 从而判断出在不同时段内产 ( 企 ) 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有两个著名的国际组织开始就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 并且每年都要提交包括世界工业化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竞争力报告 , 这就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和总部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WEF 和 IMD 都有各自成熟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 并且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做出调整 , 因此其研究成果、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 WEF 在 2000 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设计了四个反映国际竞争力的指数 : 即增长竞争力指数 (the 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 、当前竞争力指数 (the Current Compet- itiveness Index) 、经济创造力指数 ( the Economic Creativity Index) 和环境管制体制指数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Regime Index), 并分别对其进行排名 , 排名的依据 是对影响和决定国际竞争力的 8 类主要因素一一开放程度、政府、金融、技术、管理、基础设施、劳动和法规制度一一进行定量分析 , 数据来源于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 在进行竞争力指数排名时 ,8 大要素内部的子要素均具有不同的权重 , 以下为 WEF 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 简称 IMD) 每年出版《世界竞争力年鉴》 来公布各个国家的竞争力排名。 IMD 认为 , 国家间的竞争是处在特定环境下的产 ( 企 ) 业的竞争 , 因此 WCY 通过评价提升产 ( 企 ) 业的环境因素来评价国家的竞争力 , 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技术、产业结构、政策、法律、制度等因素。与 WEF 的评价方法相似 , IMD 也确定了八类评价要素 , 它们是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政府政策及运行、基础设施、金融环境、科学技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 下一篇文章:电信业在信息化中的作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业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