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市的种类与城市的分布 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引起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产业本身一经和农业分离,由于事物的性质,它的生产物自始就是商品,其售卖需要商业作媒介。在这限度内,商业依存于城市的发展,和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以商业为条件,是不说自明的”。①所以要研究两汉的商业,必须对市与城市作一般的考察。 在中国古代,“城”(或“都”、“城堡”)与“市”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与概念。城先于市。有城不一定有市,有市不一定有城。城中不一定有市,市不一定在城中。在家庭、私有制和商品交换产生之后,由于城堡是居民集中点,由于城堡一般是在交通要道的地方,集中了某些手工业生产,居住着地方行政长官与豪富贵族,又有城堡的保护,自然地成为交换的集中地点。城与市合一,产生城市。两汉城已都有市。在汉代,除了城市以外,还有一种“军市”。它是为了适应驻军场所士兵交换而设立的。军市设在军队驻扎的固定地点或军事堡垒中,由军队系统管理,但也准许一般商人和百姓交易。此外,在农村交通要地(如渡口、驿站等)形成一些商品交换的集中场所,一般名之曰“市”、“会市”。由于商业的发展,它们后来有的发展成为城市。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②在上述三种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城市,特别是那些大城市。 --------------------------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410页。 ②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3页。 汉代的城规模一般都不大。首都、诸侯都城、大郡城的城周较大(如长安城周约25公里,洛阳14公里),其他城周在5公里左右(成都5公里,河南县城5公里,临邛县城2.5公里),实际上只是一个防御性质的军事碉堡。市的规模,就空间言,比城更小。因它只是在城内或城外划定专为商业交易地区。故王充说:“人之游也,必欲人都,都多奇观也;人都必欲见市,市多异货也”。①在商业发达的大都城中,往往有几个市区(长安城中有柳市、酒市等九市,洛阳城中有金市、马市、东市、小市、洛阳县市等数市,南阳是“连城数市”)。市中又有隧、肆、店、列等区别,它们都是商人出卖商品的地方。 汉政府对市区进行严格的管理,设有市长、市椽、市丞、市吏、市啬夫等大小官吏,并拥有市卒。②他们管理市中的交易,征收商税,维持秩序,解决交易过程中的纠纷,并监督商人的行动。市中交易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有的市只是“会市”,规定在一月之中有几次交易。有的市有经常的交易,但每天进行交易的时间是有限制的。③这表明商业的发达仍是很有限的。 关于城市的分布的概况,可以从西汉的首都长安讲起。西汉时,长安是全国政治和交通的中心,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长安北上通北地、上郡,东北自临晋渡黄河人并州,并州的安邑、上党、太原是二等大都市。自长安向东,是经济最发达的关东地区,城市最 ---------------------- ① 王充:《论衡》卷一三《别通》篇。 ② 《史记》卷一三0太史公自序;卷A---《田单传》。《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卷七六《尹翁归传》;卷八六《何武传》。 《后汉书》第二八《百官志》;卷四五《张酺传》;卷七七《樊哗传》;卷八二《费长房传》等. ③ 市中交易有时间限制。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旗亭就是市楼(见李善注及《三辅黄图》卷二),是掌握交易时间的。如洛阳的旗亭,“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有钟一口,撞之闻五十里”(《洛阳伽蓝记》卷二)。大约是撞钟开市(所谓“九市开场”或“廛闸落地”),击鼓罢市。因此才会有“曰三市”或“日四市”的记载。 多。洛阳是其交通、政治与商业的中心(东汉时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洛阳东向,河内的温与轵,颍川的阳翟,陈留的襄邑,梁的睢阳,济阴的定陶,都是工商业大都市。再向东北到临淄。临淄北通燕、赵,南走淮、泗,是勃海鱼盐生产贩运的集中地,也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从而成为泰山以北最大的交通中心与商业城市。从临淄渡河北上,邯郸,涿县与蓟的商业都相当繁荣。西经井陉人并州,北与辽东、朝鲜及塞外诸民族相交易,贸易频繁,上谷是其中心。自洛阳向东南,是经济不够发展的地区。经寿春、合肥、广陵,通长江以南的是吴县与会稽,都是有名的都会。其中的寿春是江淮地区的交通中心与商品集散地,长江流域的第一大商埠。洛阳往南通南阳(宛)。东汉时,南阳彼称为南都,是全国大都会之一。南阳以南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城市很少。南阳往南到江夏与江陵。自江陵南下长沙、桂阳而至番禺。番禺是南海贸易的中心。自长安往西经陇坡至天水,西北经皋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而通西域,这是汉与西域贸易之道。沿途的这些城市是在境外贸易中发展起来的。姑臧是其中心。自长安南经褒斜、子午诸道至汉中。再西南经剑阁达成都。蜀中物产丰富,成都是其最大的城市。附近的.临邛是个以产铁铜闻名全国的工商业城市。 从上面简单的叙述中可以看出:①这些大城市是构成全国交通网与贩运商业网的枢纽。这个网稀而不密,广而不匀,尚未形成有机的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各自独立,缺乏彼此间经济上的分工与联系。②由于汉帝国是统一的大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也很不平衡。上面的叙述表明,绝大多数城市在长江以北,集中在黄河中下流的长安、南阳、临淄所构成的三角地带里。根据《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及《汉书>>卷二八《地理志》所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其分布状况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特别是燕蓟以北,长江以南,经济落后,人民生活“不待贾而足”,城市发展不起来。甚至城堡也很少。故淮南王安说:“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之间,篁竹之中”。①城市的分布不平衡,反映商业发达只限于中原地区而已。 二、几个典型城市的情况 (一)长安 为了深入了解汉代城市的具体情况,需要选择几个具有典型性质的城市作些解剖。 西汉时,长安是最大的城市。它处于关中之中。汉以前,关中的农业生产发达,“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沃野千里,民以富饶”。②秦和西汉皆以关中为根本。秦统一中国之后和汉建国之后,都大徙豪富以实关中。故长安不仅通过赋税、贡献等途径,集中了全国死的财富,而且也把活的富人强迫集中在它的周围。关中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长安交通方便,商业发达。西汉帝国以长安为首都,许多行政费用在此地开支。长安是皇室、贵族、大官、富人集中之地,是奢侈浪费的大本营,也就成为全国贩运贸易的中心。《汉书》卷二八《地理志》:“又郡国幅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西域商人多至此贸易。长安又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故“秦地(这里所指秦地,包括蜀汉雍梁在内)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十三,然量其富居十六”。③这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最高。长安就是在这些条件下繁荣起来的。 ----------------------- ① 《汉书》卷六四《严助传》。 ② 《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③ 同上。 长安城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它占地973顷,有“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街道整齐,“门巷修直”,“廛里端直,屋瓦齐平”。“衢路平正,可以并列车轨”,①交通方便。城中人口在30万以上。② 长安城中最繁荣的是几个商业区。“庙记云:长安有九市,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夹横桥大道”。③市中的繁荣状况在文人的笔下有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