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道得之""不处"与"不去"的道德原则。在高消费方面,普遍主张抑奢,认为不是个人生活小事,而关系社会安危。对君主而言应"令百工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40〕对下来说应"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41〕并定下法律保证,若有违"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42〕使智巧者无途以自奋。实践中如季康子母死"般请以机封","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能飞三日不下,都被当作"奇技淫巧"扼杀于摇篮之中。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43〕把科学技艺术士列入游食之民,禁则必农,富国强兵有望。受了墨、道、名、法各家的熏陶,进入另一集大成阶段的荀子,对墨子讲的"一人耕而九人处"、"食者众而耕者寡"的现状很有同感,提出"省工贾,众农夫"〔44〕和"农农、士士、工工、商商"〔45〕的主张。追随者韩非则把商工之民称为"五蠹",要压抑"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 〔46〕这实际上是商鞅"困末作而利本事"和"农战"思想的承继。 商鞅的观点是: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47〕商鞅思想在秦付诸政治实践,一场"壹农战"改革运动把僻在雍州的秦国推上军国民一体化道路。其中打击商人力量、堵塞避农轻居之道无疑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家"无得取庸",人口注册,加重赋役;"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限制商利和限制农副牧产品商品化倾向,以收"农恶商""不思迁业"之功;实行粮食管制"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提高收购价,"食贵,籴食不利"则游食者之心不舒,"而又加重征",则商贩于此畏缩不前;私营旅舍取缔,"舍人无验者坐之",轻居之人就没了行动自由;"壹山泽",置盐铁官,国家垄断了大型工商企业。这种以政治手段制造农逸商劳,虽劳无功的轻商贱商印象终于在秦国作俑。这一方面说明商品经济起步虽迟但势头猛劲的西方秦国,急需寻找一条适应参与兼并战争的强国之强,另一方面反映出东方列国商品经济发展基础雄厚,商人势力非常强大,且存在相当的潜力,堡垒难以一下攻破。日后秦以铁腕统一中国,并将其社会经济结构移植全国,政治上"强本抑末"的幽灵就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轨迹。尤其是作为意识形态结构而对外适应,作为理论体系内在和谐的儒家学说被封建统治者认识和独尊之后,中国社会就在儒学意识形态基础上立国,任用信奉"忠君爱民"的儒生进入国家机器实行管理,使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重本抑末"政策得以代代传承,尽管历朝各有具体内容,时昂时低,稍有差异,但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每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对"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冲击甚烈时,当局者即及时祭起这个法宝,中断资本原始积累,使一次又一次掀起的商品经济高涨的势头镇压下去,最大限度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的延续。因此,我们说,"重本抑末"法定的滥觞,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中最熟的商品经济的反动所产生的"农战"、"困末作"思想的绵延。 注释: 〔1〕 钱穆《国史大纲》上册,第60页,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2〕《国语•晋语》。 〔3〕吴闿生《吉金文录》卷三。 〔4〕《左传•成公二年》。 〔5〕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第96页。 〔6〕王国维《观堂集林》,卷3,第11页。 〔7〕引见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21、 22 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见《马恩选集》卷2。 〔9〕〔10〕〔11〕《史记•货殖列传》,卷129。 〔12〕《史记•孟尝君列传》。 〔13〕《战国策•齐策》。 〔14〕《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5〕《战国策•西周策》。 〔16〕《史记•货殖列传》,卷129。 〔17〕《管子•轻重甲篇》。 〔18〕《史记•循吏孙叔敖列传》。 〔19〕《战国策•赵策》。 〔20〕《战国策•齐策》。 〔21〕《左传•昭公三年》。 〔22〕见《文物》1972年第5期载《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 〔23〕《史记•苏秦列传》。 〔24〕《史记•货殖列传》。 〔25〕《汉书•货殖传》。 〔26〕《汉书•地理志》。 〔27〕《史记•货殖列传》。 〔28〕《资本论》第一卷,第152页。 〔29〕《论语•颜渊》。 〔30〕《资本论》第三卷,第1019页。 〔31〕《韩非子•五蠹篇》。 〔32〕班固《汉书•货殖传序》。 〔33〕《韩非子•诡使篇》。 〔34〕《韩非子•八奸篇》。 〔35〕《通典•食货一•田制上》。 〔36〕《资本论》第一卷,第151页。 〔37〕《韩非子•说林篇下》。 〔38〕王充《论衡•效力篇》卷13。 〔39〕《荀子•大略》。 〔40〕《荀子•王制》。 〔41〕《吕氏春秋•三月记》。 〔42〕《礼记•王制》。 〔43〕《管子•治国》。 〔44〕《荀子•君道》。 〔45〕《荀子•王制》。 〔46〕《韩非子•五蠹》。 〔47〕《商君书•农战》。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