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内容摘要]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业直接补贴制度是当前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两个重大举措,事关国家兴衰大局。本文针对两大举措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制度困境,以农村发展次序与工业反哺农业路径选择作为理论依据,创造性地提出将粮食直补资金转为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方案,并对方案的效益、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粮补资金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工业反哺农业 财政支撑 The Route of Industrial-back-Feeding-Agriculture and The Finance Supporting New-typ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 Abstract New-typ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direct agriculture replenishes system are two great measures of our country’s current industrial-back-feeding-agriculture policy in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concern to the future destiny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remedy or prevent systematic predicament which has appeared or may appear in executing above two measures, the author taking the theorie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rder and the choosing of the route of industrial-back-feeding-agriculture a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n put forward a creative scheme that transfers the direct agriculture replenishes fund to the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 fund. At last,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n discussion on the benefits,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Key words grain benefit fund,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 fund, industrial-back-feeding-agriculture, the finance supporting Author’s address The Center of Social medical science and Hygiene industry management, Nanhua University, Heng Yang, PRC, 421001
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反哺”时代的到来。在取消农业税之后,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1]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两个重要内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农村经济环境下,工业反哺农业方式不同其经济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存在路径选择问题。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环境下,对农业进行直接补贴经济效果不明显,因而建议将农业直补资金转为农村义务教育基金或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并以此为前提,进一步提出将农业直补资金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建立财政支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 一、农村经济发展次序与工业反哺农业路径选择 1、国际经验 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来看,工业反哺农业存在一定的路径选择,也就是工业剩余输入农业领域总是要反映农业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但最为迫切的或者说是带有战略性的需要。 表1: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主要内容实施时间表 起始阶段及标志 教育 社会保障(医疗) 基础设施 技术开发 粮食价格支持 直接补贴 美国 1933年《农业调整法》① 20世纪40年代③ 20世纪50年代⑤ 20世纪80年代③ 20世纪40年代③ 20世纪30年代⑦ 1996年⑧ 日本 1961年《农业基本法》① 20世纪60年代④ 20世纪60年代⑤ 20世纪80年代⑥ 20世纪60年代⑥ 20世纪60年代末⑧ 2000年⑧ 德国* 1948年马歇尔计划② 20世纪50年代② 20世纪50年代⑤ — — 20世纪50年代⑧ 2000年⑧ 说明:*此处在德国统一前指西德。 数据来源:①孙自铎:《如何看待“以工补农”》,决策,2005年第4期;②胡才珍:《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50年代末德国西部地区农业的重建与发展》,江汉论坛,2004年第5期;③梁卫斌:《美国农业投入政策研究》,改革与战略,1994年第5期;④王振鹏:《日本农业教育现代化基本轨迹》,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⑤王敏: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期刊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⑥张舒英:《浅谈日本的农法体系及其社会经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亚洲法研究中心网站;⑦郭玮:《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56期;⑧王来保:《从主要发达国家对农民补贴政策的调整看如何建立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的模式》,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41期。 如表1,在发达国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以后,首先优先考虑的是教育、社会保障、技术开发、粮食产量价格支持;其次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粮食保护价收购等价格支持政策的弱点日渐显现,才将价格支持政策转为对农业的直接补贴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最先关注农村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其次是创造农户成为市场主体的各种条件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最后才是如果确保农民收入,防止城乡差距过大,并刺激农村社会的消费。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次序分析 所谓经济发展次序,根据斯蒂格利茨(Joseph.E. Stiglitz)的论述,是指优先发展原则及优先发展内容的确定,因为任何发展都存在资源和能力的约束——贫穷国家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决定优先发展什么,特别地,任何发展都要注意区分市场、政府、社会行为及国际机构各自可以带来规模效益的领域,以及缺少必要干预将产生灾难性后果的领域。斯蒂格利茨曾简要地描述了经济发展应该优先发展的部分:[2] 第一层次:教育和健康。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最应该优先发展的,没有教育一国就不可能获得发展,不可能吸引和建立现代产业,不可能使农业部门尽快利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因此,教育是发展的核心。另外,一个不健康的人不会是一个有效的劳动力,而且基本的健康保证被认为是基本的人权,因此提高健康水平是整体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层次:知识、技术和基础设施。斯蒂格利茨认为,知识像教育一样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知识像教育和健康一样能够造就一个更高效的社会,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知识增长了,有限的资源可以使产出翻倍增加。另外,经济的长期增长有赖于技术的持续创新。最后,基础设施,特别是产权保护、通讯和交通对现代社会的商业运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过渡并减轻这些国家农村居民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在他的《宏观经济学》中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短期(10年内)、中期(10-20年)、长期(50年以上)。[3] Olivier Blanchard认为,在短期内,由消费者信心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需求变动决定经济增长的变化;在中期,经济规模的大小由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劳动力数量决定;在长期,经济规模受到人力资本、储蓄率、政府质量等因素的制约,换句话说,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储蓄率、政府质量。 将Joseph E. Stiglitz与Olivier Blanchard的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发展应该优先发展的其实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长期与中期因素。这与我们一些学者对我们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实证分析不谋而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每增加1年的教育,农户平均工资性收入水平至少可以增加1000元。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培训,对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4]“在农村 公共投资领域,教育投资效果最显著,同时对农业、非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增长的回报率也很高;政府的农业科研推广投资使农业生产大大改善;政府对农村通讯、电力和道路的投资同样对农村有较大影 [1] [2] [3] [4] 下一页
Tags:
|